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易經養生全書:活用易經,百病不侵  作者:曾子孟

易經養生全書:活用易經,百病不侵  作者:曾子孟

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1)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曾子孟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易經》說生命的基本物質
  
  《易經》把對自然界的認識歸納為五種基本物質,所以,《易經》也認 為組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五種,即「元陰(精)、元陽、氣、血、津液」。具體來說,「元陰」與「元陽」是「生命原物質」,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支撐生命活 動的重要物質。元陽是肌肉收縮和飲食過程中產生的,它的作用是溫煦身體、推動氣機運動、維持各種生命活動等,並通過人體內最基本的物質——「氣」來實現生 命活動。
  
  氣、血、津液來源於飲食中所攝入的水谷精微以及呼吸運動中吸入的清氣,是構成人體維持延續各種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它們又共同組成了人體的骨骼和肌肉,也是內臟和筋肉正常活動的動力和源泉。
  
  中醫也將這五種物質分為陰陽兩大類:「元陽、氣」屬於陽,「元陰(精)、血、津液」屬於陰。血、津液和精又合稱為「陰液」。因此,我們生命的基本物質中,如果有一種或幾種出現不足或過多,就會造成身體的陰陽失衡,導致疾病產生。
  
  《易經》告訴你不生病的智慧
  
   在看中醫時,你細心觀察一下會發現,同樣是感冒,用的藥卻不一樣。事實上,通過對疾病的長期觀察研究,發現同一種病、同一種病因,在不同的人身上的發病 症狀往往不同,只有少數人的症狀是接近的;反之,病因截然不同的病,發病症狀卻往往類似。所以當人得流感時,雖然病毒一樣,但發病症狀或表現為咳嗽氣喘, 或高燒不退,或四肢酸痛、乏力,也有一部分人不用吃藥,兩三天也能自愈。其實,這就是因先天體質不同而造成的。
  
  人出生後,由於不 同氣候的影響,先天體質也各不相同,以適應當時自然界的風、寒、濕、燥、火等。再加上父母遺傳、環境等的影響,自然會導致先天體質出現偏差。同樣,由於氣 候、環境的變化,也會導致先天體質無法適應。先天體質決定了人一生中易患的疾病。也正是有了這個思想,我們才可能實現「治未病、不生病」。
  
  用《易經》認識自己的體質卦象
  
  先天體質可按生日時辰起卦,方法是:年+月+日之和除以8的餘數為上卦,年+月+日+時之和除以8的餘數為下卦,年+月+日+時之和除以6的餘數為動爻,如余3則三爻(從下往上數)要變(陽變陰、陰變陽)。餘數為0時按余8或6計。
  
  1.年數、時數均按十二地支計數:子一、丑二、寅三、卯四、辰五、巳六、午七、未八、申九、酉十、戌十一、亥十二。
  
  2.月數按一月計一數,至十二月計十二數。
  
  3.日數按初一計一數,至三十日計三十數。
  
  4.卦數按乾(金一)、兌(金二)、離(火三)、震(木四)、巽(木五)、坎(水六)、艮(土七)、坤(土八)計數。
  
  如某人生日時辰為1988年4月25日10時(夏歷戊辰年三月十日十時),算法如下:
  
  5+3+10=18/8……2(兌)
  
  18+6=24/8……8(坤)
  
  24/6……6
  
  其卦為「萃」之「否」卦。(萃卦畫完卦後,動爻可以O表示,變卦畫在旁邊,下面畫交互卦)
  
  通過上面的方法認清了自己的體質卦象,就能根據後面的方法進行後天的調養。
  
  3.外調內理、內病外治是養生治病的最高境界
  
   根據《易經》陰陽的原則,《黃帝內經》說:「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也就是說,我們如果違反了陰陽四時這個法 則,身體內在就會出問題,就會生病;反之,自己養生,調養、保養身體,就可以改善體質,提高免疫力,從而不生病。基於此,《黃帝內經》提出一套「外調經 絡、內理臟腑」的養生之道,也就是「外調內理」的養生理念與養生方法,並由此延伸出了「內病外治法」,可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養生」的目的。
  
  用好七大穴,全家身體更健康
  
  人體十二條正經,每條經上都有七大英雄之穴,可謂一穴勝十穴,知其所處位置、各自功能,再沿著經絡這條神秘通道自然可以到達與其「同聲相應」的臟腑,這也就掌握了治病保健的精髓所在。
  
   (1)井穴:主管身上十二條正經所有支脈的要穴提起「井」會讓人聯繫到水,這個「井穴」也好比水的源頭,就好像是人體經脈之根。要知道,只有水的源頭源 源不斷,人體經脈氣血才會暢通無阻,人體陰陽才能趨於平衡,臟腑才會安康、協調。所以,只要我們照顧好全身十二經上的每一個井穴,就是抓住了身體健康安寧 的「根」。
  
  我們知道,感冒發燒時,吃藥都要用水送服,醫生也會建議多喝水,以便體溫恢復正常。從這個生活常識我們可得出結論,諸如感冒發燒這一類的身體不適,在井穴貼上「同氣相求」的藥物,就有助於緩解不適,因為藥性會通過井穴進入經脈,使病症無處藏身。
  
  (2)滎穴:主管人體發熱問題的要穴「滎」好比泉水匯成一條小溪流,當這股力量平緩流動的時候,小溪的兩岸就會草木叢生;如果小溪堵塞,水無法往下流,小溪下游就會乾涸,無法流動的水變成死水,就會變質。
  
   人體往往會出現口腔潰瘍、淋巴結腫大等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多是火邪引起的「上火」。因為一旦火邪上身,肯定要往身體上部走,等於把溪流堵塞了,於是我 們就會看到嘴起皰、淋巴腫大等症狀。所以要想擺脫這些困擾,就得求助於掌控人體發熱問題的要穴——滎穴。此穴多分佈在指(趾)、掌(跖)關節附近。當你將 藥物貼在滎穴上,藥的性氣就能在它的引導下流入臟腑器官,並逐漸滲透到各種疾病的所在之處,直至驅走體內的「害群之馬」。
  
  (3)經穴:主管喘、咳、寒、熱之證的要穴這裡的「經」是人體十二條正經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樣滋潤著全身的臟腑器官。俗話說:「龍行一步,百草沾恩。」只要我們把身上所有的經穴像照顧父母、兒女一樣,精心備至,就幾乎不必擔心身上這兒不舒服、那兒又痛的事情了。
  
  經穴多分佈在腕、踝關節附近及臂、脛部,尤其擅長診治喘、咳、寒、熱之證。比如咳嗽、便秘、腹瀉等問題都可一一解除,方法也很簡單,只要將藥物敷在穴位上,讓藥性通過經穴這個大樞紐進入出現問題的臟腑,堅持一段時間,自然會獲得理想的效果。
  
   (4)合穴:主治六腑疾病的要穴「合穴」在經絡上有「入海口」的意思,就是說,此處的脈氣最為強勢,蘊藏的力量就像流水即將融入浩瀚大海時一樣強大。照 顧好合穴,就是給人體的內腑(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腑)上了一把健康鎖。不過要想擺脫五臟上的疾患,就不是本穴的功能範疇了。
【書籍目錄】
第1頁:本書特色 第2頁:序言
第3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 第4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1)
第5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2) 第6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3)
第7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 第8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1)
第9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2) 第10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3)
第11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4) 第12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5)
第13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6) 第14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7)
第15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8) 第16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9)
第17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10) 第18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11)
第19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 第20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
第21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2) 第22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3)
第23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4) 第24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5)
第25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6) 第26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7)
第27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8) 第28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9)
第29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0) 第30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1)
第31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2) 第32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3)
第33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 第34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1)
第35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2) 第36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3)
第37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4) 第38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5)
第39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