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濕體質是怎麼回事
每年一到夏天,總會聽到這樣的事,身邊好多人都會感覺噁心、腹脹、關節酸痛、腳腫,嚴重時還會發生感冒、胃腸炎、中暑等病症。雖說他們不少人也注重防暑降溫了,但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這與他們自身的寒濕體質有很大關係。
這些人往往每到夏天都會抱著大冰糕猛吃,餐前或餐後也會大量進食冰凍水果或啤酒等冷飲,要知道,貪吃冰涼生冷食物,就相當於在體內開了個大冷庫,長此以往,寒邪就會在體內安營紮寨。
開始的時候,人們總認為,既然我沒有不良反應,就可以對其置之不理。但事實並非如此,身體五臟六腑中的脾喜燥惡濕,如果濕莫名其妙地增多了,脾就會有壓
力,就會不好好幹它的本職工作——生化氣血和運輸氣血,當脾真的發「脾氣」了,人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比如噁心、腹脹、腹瀉。這也就是說,為什麼在雨水
多的時節,寒邪會更加猖狂。因為,當寒邪與濕邪相互勾結,就會把體內的陽氣打敗,陽氣一旦受損,溫陽身體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少,氣血就會在經脈裡發生「凝
結」。
這就好比車輛擁堵的道路,車行不通暢,就會處處亮紅燈,對應到人體,就會產生疼痛等症狀,要不為什麼有「不通則痛」的道理
呢?另外,濕邪這個東西和水一樣,特性就是往低處流,如果多得超出了限度,就會出現水腫的現象,會引起渾身困重、四肢懶懶散散、不想幹活的症狀。因此,不
要因為一時的享受而給身體帶來負擔,提早預防才是關鍵。
益氣補血——祛寒濕的根本
體內有寒濕就要給身體
補足血,血液充足了,身體才會覺得溫暖,體內的寒濕也就無立足之地了。寒濕沒有了,就不會出現渾身疼痛、長痘、長癬等問題。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
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打通了經絡這個通道,氣血就可以在經脈中自由地運行,全身組織器官也會得到所需要的營養,生命才會健康。
對於寒濕體質來說,避免或是消除寒濕之邪的糾纏,就要堅持每天刺激血海,可以使肝臟祥和,氣血光輝。因為肝主藏血,呵護了肝,就是照顧好了人體的血庫。
血海這個穴位比較好找,用掌心蓋住患者的膝蓋骨,五指頭朝上,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下面即是此穴。可以在每天中午飯前和飯後按揉此穴,兩側交替進行,每
次每穴按揉2分鐘左右。
當然,可以養足血液的穴位還很多,像膻中、關元、三陰交、氣海等穴都有此功效。
健脾養肝是保證血液生成、運行和供應的重要原則,「氣」的充足是血液生成的前提。可以補血的食物有很多,比如黑米、芝麻、蓮子、牛奶、烏雞、羊肉、豬肝、
豬血、羊肝、驢肉、黑豆、黑木耳、胡蘿蔔、菠菜、黃花菜、芹菜、番茄、桂圓、甲魚、海參、荔枝、桑葚、蜂蜜、紅糖等,還有一些補脾的食物可以間接地起到補
血的目的,比如芡實、山藥、紅棗等。
多吃溫熱食物,也是個好方法
為了更好地調養寒濕體質,飲食祛寒也是個好方法。一般來說,最見效的食物莫過於辛辣、溫熱的東西,蔥、姜、蒜、辣椒、牛肉、羊肉這些溫熱、高熱量的食物都可以排寒。在這裡要為大家推薦一種驅寒作用極強的食物——生薑。
烹製菜餚的時候,放些薑片或薑末,不但味道好,也驅腥。其實,生薑內所含的辛辣和芳香成分,有著重要的驅寒、發汗、止嘔、解毒等功效。人體在遭受冰雪、
水濕、寒冷侵襲後,泡上一杯薑糖湯飲服,可驅散寒邪,增進血液循環。不過服用生薑時,一定要切記「早上吃姜,勝過吃參湯;晚上吃姜,等於吃砒霜」這個道
理。
另外,還需注意的是,調整飲食結構的時候,一定要少吃生冷瓜果,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和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兒童,體弱多病的人更不能貪吃冷食冷飲。
7.住陽宅,循天人合一之道
宅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又是人們養精蓄銳的處所,風水學中稱其為陽宅。《易經》風水學就是一門關於如何築巢的學問,懂得其中的奧妙,就可以給自己找個好環境、安個好家。
山環水抱乃風水寶地
「山環水抱」的地理環境是老百姓常說的風水寶地,背有山作依靠,旺人;前有水來環繞,旺財。如果屋後有山巒,住在這裡的人,個個聰明秀氣、美麗端莊。風
水學以水為財,屋前面流水彎彎,住在這裡則會財運滾滾。所以說,住「山環水抱」之地才會氣場足。比如,古代寺院和道觀大多建在深山密林,背(北)靠青山,
夏可迎清涼南風,冬可擋凜冽寒風,前臨潺潺溪流,而且深山密林之地可以呼吸到清新空氣。
客廳佈局,居家風水第一步
現代建築格局中的客廳就是《易經》風水學所說的明堂,就是明亮寬敞之處。一般家居進入大門後便直達客廳,因此,客廳是宅門之後的第一個大空間,作為「明堂」的客廳宜寬敞明亮,這樣才能納氣多、招旺財,位置要靠前,不要靠後,前則旺財,後則退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