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段艱苦而漫長的調查之後,西爾維亞終於找到了她的心髒捐贈者。這是一位名叫蒂姆的18歲的搖滾歌手,根據蒂姆家屬提供的信息,他生前不僅富有攻擊性,並且最愛的就是漢堡和啤酒。
90
了解到這些信息以後,西爾維亞更加確信自己改變成了供體的性格,並且把自己“性格大變”的離奇經歷寫成了一本名為《心髒的改變》的書。
常識告訴我們,性格、習慣由人腦決定,這是大腦獨有的機能,與內髒器官無關。而換心變性格的現象,對這種觀念提出了挑戰。中醫一向就認為人的精神活動與五髒相關,換心所導致的性格突變,無疑是中醫“心主神明”觀念的一個有力的支持。
波爾‧皮爾索爾是美國底特律“西奈”醫院的一位生理學家。在過去的許多年中,他一直在研究病人因植入別人的器官而性情變化的現象。最後,他得出這樣一個
結論:心髒裡儲存有我們大腦受其支配的信息。所以,心髒一旦植入別人的身體,便開始指揮新的主人,改變他的性格和習慣。
皮爾索爾
還為此找到了例證。他在自己所著的《心髒代碼》一書中寫道:“在我給一個41歲的男子移植了被火車軋死的19歲姑娘的心髒之後,他好像換了個人似的。他本
來從小就是個慢性子,是個性格憂郁的人。可是自從換了心髒之後,就像是注入了激情,萌生了對生活的強烈興趣。”
皮爾索爾認為,早
就有人提出過人體細胞同基因代碼一樣,含有一個人全部信息的想法,達爾文就提出了情感生化特征的假說。我們的“性情”,或者說性格,不是像過去認為的那樣
儲存在大腦中,而是藏身心髒裡。正是在這裡設計一個人的個性,所以說是它在思考、感覺,並同整個集體協同動作。這種“記憶細胞”,或者說是性情,便在心髒
移植過程中轉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
記憶完全存儲在大腦中嗎
我們通常認為,思考和記憶全是靠大腦來完成的。但這一觀點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而開始出現不同的意見。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教授柯特利‧米勒和戴維‧斯維特在研究中發現記憶很可能並不是由大腦來完成的,而是存儲在DNA基因中。
米勒和斯維特在研究中發現,許多遺傳基因都已經覆蓋有一層甲基。甲基作為一個化學基團,它能夠結合在DNA上某些特定部位,這個甲基和DNA結合過程叫甲基化。當細胞分裂時,這種“細胞記憶”將被傳遞下去,並告訴新細胞它具體是什麼類型的,如腎髒細胞。
同時,米勒和斯維特也認為,在神經細胞中,甲基化可以幫助控制蛋白質表示的精確模式,以保證神經鍵能夠整理出記憶。
他們首先從短期記憶開始研究。把試驗用的老鼠放在籠子中,然後對它們進行輕微的電擊。經歷過電擊之後,當它們被送回原來的籠中時,這些老鼠通常會因為害
怕而瑟瑟發抖。但是,如果給它們注射一種可以抑制甲基化的藥物後再送回原來的籠中時,那種被電擊的恐懼症就不會出現了。那些未被注射藥物的老鼠在受到電擊
後的一個小時內,其大腦海馬體區域的基因甲基化一直在快速地變化。但一天後,它又開始恢復正常。這一現象表明,甲基化與海馬體內部的短期記憶產生有關。
接著,米勒和斯維特開始研究甲基化是否也與長期記憶的形成有關,他們再次重復上述的電擊試驗。這次他們觀測的目標是老鼠大腦皮層的變化。
通過細致的觀測,米勒和斯維特發現,老鼠受到電擊一天後,甲基已與鈣調神經磷酸蹆基因分離開來,並附著於另一個基因之上。甲基化的精確模式最終穩定了下
來,並一直保持穩定狀態長達7天之久,直到實驗結束。因此,他們認為甲基的變化並不僅僅是對記憶形成過程的控制,而且可以使得電擊記憶成為一種長期記憶。
如果我們的DNA受到損傷,一些細胞的“記憶”就會慢慢丟失。雖然說很多物質都會導致DNA受損,但人體自身有著各種防御DNA受損和修復DNA的機制,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機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退,這也是為什麼人類的記憶為隨著年齡的增大而衰減的原因。
美國新澤西州立rutgers大學分子行為反應神經生物學研究中心肯迪斯‧珀斯教授研究發現,細胞的神經末梢不僅能往大腦傳輸信息,還能靠一定頻率的顫
動將其傳遍全身,使思想、感情和激情在分子級上變成行動。他進一步解釋說,神經細胞的這些顫動不是別的什麼東西,而是人體器官的“語言”。正是有賴於它
們,人體的免疫系統、胃腸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才能夠得以相互“來往”。也正是因為如此,心髒才能將信息傳輸給全身的每個細胞。
脾髒與胰髒
關於五髒的形態結構,古代醫籍均有描述,盡管所述形態、位置等與今之解剖學略有出入,尚欠精確,但就大多髒器而言,中西所指皆為同一髒器。唯脾之形態眾說不一,差異最大的是脾髒。
西醫認為,脾髒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於左下腹部;而中醫認為脾是一個重要的消化器官。
中醫所指的脾其實是功能的概念,而非解剖實體,有“主運化”、“主統血”、“後天之本”的功能。
但不少學者認為,中醫理論的“脾”其實對應的就是現代醫學的胰髒。因為中醫理論將“脾”與“胃”和人體的消化功能緊密地聯系起來。中醫的脾功能基本包括了胰髒的功能,中醫把他們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單位來劃分。
中國古代文獻沒有關於解剖學上胰髒的明確記載。現代解剖學所講的胰髒,是同時具有內分泌與外分泌的器官,胰髒的內分泌部分指的主要是胰島素的分泌;胰髒的外分泌指的是胰液,含有胰蛋白蹆等,可分解蛋白質等物質。
受到古代“重思辨,輕實體”的思想的影響,中醫脾的功能並不局限於現代解剖學的脾髒和胰髒的實體功能。不能將中醫的髒腑與西醫的內髒器官簡單等同起來,更不應該就此認為中醫的認識不對。
中醫裡為何沒有胰髒
西醫中有所謂的胰,是一個大而細長的葡萄串狀的腺體,位於胃後,居脾髒和十二指腸之間。胰的外分泌液或胰液經胰管輸入十二指腸,包含有各種消化蹆。
在胰內另有散在的島狀細胞團,稱為胰島。胰島的-細胞分泌胰島素,起到降低血糖,促進肝糖原的合成等作用。
胰島-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進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互相反饋,控制血糖水平穩定在一個小的范圍內。如果因為任何原因導致胰島素分泌量絕對或相對不足,就會引發糖尿病。
中醫的術語裡並沒有胰髒這個概念,難道是中國人在幾千年的行醫過程中不知道胰髒的存在嗎?
如果了解了中醫的藏象學說,你就會明白,中醫的五髒六腑不能嚴格按照西醫解剖對照。而中醫的脾的功能,基本包括了胰髒的功能,也就是說,中醫是把脾和胰髒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單位來劃分的。
“腎虛”不等於腎髒病
中醫與西醫,有一些概念字眼相同,而含義相差甚遠。
作為一個中國人,誰沒有聽說過“腎虛”、“腎虧”之類的字眼?
一些人感覺不舒服了,中醫說是腎虛,再到西醫檢查,又發現尿常規和腎功能完全正常。
西醫所說的“腎”就是老百姓俗語說的“腰子”,和輸尿管、膀胱、尿道一起構成了“泌尿系統”,專門負責水液的調節和排洩,清除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