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有病不要亂求醫:長命百歲的絕世真經  作者:孫恩棣

有病不要亂求醫:長命百歲的絕世真經  作者:孫恩棣

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

[日期:2016-05-26] 來源:  作者:孫恩棣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一章有“病”不一定是壞事——重新審視疾病
  
  小病不斷,大病不犯;從來不生病,一病就要命。
  
  ——俗語
  
  疾病的本質是什麼?關於疾病,我們到底了解多少?
  
  中醫和西醫對疾病的看法,大不相同,某些地方甚至可以說是背道而馳。
  
  比如,在西醫看來,身體不適就等於疾病,是人類的敵人,要除之而後快。但在中醫看來,很多所謂的疾病(症),可能是人體自我修復的表現。
  
  事實上,在某些層面,現代人對人體的認識,未必就比古人高明。關於疾病,人類未知的東西依然很多。
  
  我們對疾病的理解“科學”嗎
  
  因為分不清“病”和“症”,很多人,甚至某些醫生,都會想當然地認為,身體指標異常就是疾病。
  
  在“身體不適就是病”的邏輯下,許多“症”被判定為“病”,被“消滅”。
  
  新近研究發現,有的細菌和病原體需要鐵才能生長,當人體患有這些細菌和病原體感染的疾病後,人體會主動讓鐵成為缺乏性物質,以“餓死”病原體,幫助機體抗病,從而形成了臨床常見的缺鐵性貧血症。
  
  研究證明,這樣的缺鐵性貧血對人體是有益的。
  
  但在臨床上,許多結核病患者常有缺鐵性貧血的情況,醫生如果根據慣例給病人“補鐵”,結核病反而會更加嚴重。
  
  ◆我們為什麼生“病”
  
  身體指標異常就是疾病,這種信條正日益受到來自西醫陣線內部的質疑。
  
  在美國學者R.M.尼斯和G.C.威廉斯所著的《我們為什麼生病》一書中,作者從進化論的角度解釋人為什麼會生病,為我們提供了有別於傳統西醫思維模式的一種新的視角——
  
  為什麼會咳嗽?咳嗽,是人體為了從呼吸道排除異物而專門設計的一種復雜的防御機制。過度地鎮咳,有可能死於肺炎。
  
  為什麼會貧血?細菌感染後因鐵被管制而含量偏低的貧血,是人體為了抵御感染而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
  
  為什麼會感到疲勞?感受疲勞的能力是為了避免身體過度勞損。
  
  為什麼會焦慮?焦慮是為使我們免受未來的危險與打擊。在危機面前,焦慮影響我們的思維、行為和生理,使外面處於應激狀態。有時這些焦慮是多余的,但被一次毀滅的代價要遠遠大於對一百次誤報警告作出反應的成本。
  
  ◆重新審視“疾病”的定義
  
  如果把人體自我保護所引起的症狀也定義為“病”,那麼有幾個問題需要我們思考:
  
  ‧有多少莫名其妙的病,是由於長期的治療不當引起的?
  
  ‧究竟有多少“對症下藥”是真正在挽救健康,而不是在破壞人體的自我修復機能?
  
  ‧對抗性療法為身體提供的正面協助多,還是負面阻礙多?
  
  ◆有症狀就是壞事嗎
  
  對疾病,中醫與西醫有著截然不同的認識。
  
  比如,一個人嘴上起了“火皰”,在西醫看來,這很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但在中醫看來,可能這只是一種信號,出現這種症狀並不是一件壞事,是身體在進行自我調節的表現,體內陰陽平衡了,“火皰”自然也就消退了。
  
  韓劇《大長今》中有一個長今治愈痘瘡的橋段,具有鮮明的中醫文化色彩。長今並不知道,也無法知道痘瘡的病因,但她的治療方向卻是正確的——想辦法讓痘瘡完全發出來,而不是之前其他人采取的抑制痘瘡的辦法。
  
  ◆抑制症狀,可能是多余的關照
  
  有一種常見錯誤思維是:身體不適,就等於病了,就要消滅這種不適。
【書籍目錄】
第1頁:序言 健康要有“大局觀” 第2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
第3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1) 第4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2)
第5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3) 第6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4)
第7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 第8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1)
第9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2) 第10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3)
第11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 第12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1)
第13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2) 第14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
第15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1) 第16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2)
第17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3) 第18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
第19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1) 第20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2)
第21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 第22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1)
第23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2) 第24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3)
第25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4) 第26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5)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