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醫王道,西醫霸道——扶正還是祛邪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黃帝內經》
18世紀,西方發現了細菌,隨後發現了抗生素,一舉奠定了西醫的霸主地位。從此西醫研究以微觀證據為主要方向,同時也走上了一條以對抗性治療為主的“霸道”路線。
中醫主張從全局看問題,找到病根,辨證施治,從而解決問題。奉行的多是自然和諧的“王道”思維。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目標都是完全一致的,全是為了治病救人,從這一點上來說,中西醫一定可以互補,互存。
34
症狀是“正邪相搏”的表現
傳統中醫稱“自愈力”為“真氣”、“元氣”、“正氣”、“腎氣”、“陽氣”等。
中醫把“致病力”稱為“邪”、“淫”、“陰”、“瘴”等。
中醫把風、寒、暑、濕、燥、火六種致病因素合稱為“六邪”,也叫“六淫”。按照中醫的觀點,外界的致病因素雖然很多,但只是發病的條件。人之所以得病並久治不愈,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正氣薄弱,正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中醫認為“邪不壓正”、“正氣充盈,百病不侵”,意思是人體內自有固守本源、清邪扶正的工作組織。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中醫認為,任何疾病,其表現於外的種種症狀與病人自覺的感受都是人體內正氣與邪氣斗爭的表現。我們就以感冒為例,來分析正邪消長的過程。
一般來說,感冒患者先是感覺疲倦、發冷、鼻塞、顫抖,這叫“邪進正退”。
接著,患者的痛苦體驗加劇,會出現發熱、出汗、面赤等症狀,這叫“正邪相搏”。
最後,汗出完了,感冒也好了,但會感覺身體非常虛弱。這是因為在“正邪相搏”的過程中,人體消耗很大。
如果病人抵抗力不足,可以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提高抗病能力,這叫“扶正”。比如,針對汗不多或無汗的感冒患者,給予一些發汗藥,達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當然,如果病人的免疫力過強,反應劇烈,熱度很高,為了避免“正邪相搏”過於劇烈而損傷機體,則應適當地給一些退熱、消炎藥,以緩和一下局勢。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生病的原因是“正不勝邪”。而疾病有一個自然的生長化滅過程,因此,治療時要順應這個自然的節奏。
◆行王道,還是行霸道
假設你是一位古代的國王,你的國家既有守法的公民,又有不守法的公民。他們混居在一起,你也無法一一分辨。他們中的大部分屬於牆頭草的類型。如果國王的
軍隊強大了,無論是守法的公民還是不守法的公民,都會遵紀守法。如果你的軍隊弱小了,那些不守法的公民會煽動群眾暴亂。
作為國王,守法的公民是你的財富,不守法的公民是你的敵人。你可以行霸道,寧殺錯,勿放過。守法的公民、不守法的公民統統鎮壓。也可以強化軍隊,讓暴動者自動退去,讓不守法者不敢動造反的念頭。
在這個比喻中,國家實力就是自愈力,不守法的公民就是致病力。行王道就是安撫守法的公民,驅逐不守法的公民。
行霸道就是管你好人、壞人“寧殺錯、勿放過”。行“王道”還是“霸道”,需要認真權衡利弊。除非真的別無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就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未必不是一種策略。
◆和平共存,還是勢不兩立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氣必虛”。
就是說在正常的狀態下,你如果處在陰平陽秘的狀態,就是陰陽處在一個很平衡的狀態,即使遇見了大風大雨異常的氣候變化。你也不會得病。
如果你“外感六邪”,或“內傷七情”,使自身的平衡狀態被打破,就給致病因子提供生存發展的條件了,它會呈幾何級倍增,從10個變成100個,100個變成10000個侵害你的健康,於是你就病了。
按照西醫的一般做法,你要對抗這些致病因子,但它們會千方百計地變異,它不想死,它變異的速度遠遠比我們研制藥的速度快得多。大家都知道,現在已經有7000多種抗生素了,可是在臨床用的只有幾十種、上百種,大量研究的抗生素都因它在臨床無效被淘汰了。
抗生素、止痛藥都有非常明顯的副作用。這是不爭的事實。抗生素使用時間長了會使病菌產生耐藥性,止痛藥用久了人體自身也會產生耐藥性,導致其失效,而且還對人體有損傷。
菌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細菌是很多疾病的元凶。所以,一提到細菌,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殺!殺!殺!”但是,這些菌類殺得完嗎?
◆人體內有3千克細菌
2007年,在俄羅斯舉行的“人類與藥物”國家大會上,一份通報指出,人類機體上生活著1千克~3千克的細菌。
如果一個人早上8點剛刷過牙,那麼8點20分的時候,他的一顆牙齒的表面會有1000~10萬個細菌;而到了晚上8點,每顆牙齒表面可有l億~10億個細菌。
在普通人身上,每一枚五分硬幣大小的皮膚上,生活著約1000萬個細菌。而在人的腸子裡,每平方厘米的地方就聚居著約100億個細菌。
我們對於人體的細菌了解得還很不夠。從目前的研究看,在人體內生活的細菌中只有大約20%已經被培養和研究,絕大多數的細菌至今還不為人所知,但它們又的確存在,它們對人類健康有什麼影響我們也不甚清楚。
◆殺不死的“超級細菌”
人的胃液是一種呈酸性(含鹽酸)的液體,pH值為0.9~1.5。所以,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除了幽門螺桿菌,其他的細菌理論上都不會在胃中存活。然而,人類的胃真的就是一片“不毛之地”嗎?
美國的研究者用新型探針窺視23名健康測試者的胃部時,發現有128種不同細菌活躍在胃壁的黏液裡,其中的10%是科學界此前完全陌生的。
尤其令研究者震驚的是,在人的胃中發現了“超級細菌”——耐輻射球菌科的成員,這種細菌的生命力十分頑強,生存環境也很特殊,目前只在滾燙的溫泉和核材料倉庫裡發現過。
如果人類無法容忍這種細菌在人體的存活,那麼我們該如何殺死它們呢?
◆有必要“給腸子洗澡”嗎
19世紀末,西方曾經流行一種“自身中毒論”。這個理論假定:腸停滯造成腸內容物腐敗,產生毒素並吸收毒素,導致人體慢性中毒。
時隔幾十年後,各類排毒產品、“洗腸”產品在中國出現,大行其道。隨之而來的,則是更多的問題。
針對潤腸茶導致的消費者腹瀉,不少醫生憂心忡忡:“一些潤腸茶廣告吹得很厲害,但是實際效果很不現實。洗腸茶基本上是一些不同成分的瀉藥,這些茶能促進
胃腸運動,達到通便的效果。但是這些藥吃得越多,腸自主蠕動的功能就越弱,長期‘洗腸’,會導致腸壁組織受損,腸功能紊亂,容易出現腸息肉,導致大腸癌
症,並容易產生嚴重的依賴性,非但沒有治好便秘,還使問題進一步加重,導致欲罷不能的痛苦結局。”它所謂的給“腸子洗洗澡”,用得越多,越容易導致惡性循
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