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平均每天只能吃50~75克,水產雖是低脂,也只能吃50~100克。最要緊的是,油只能吃25~30克。蔬菜要吃一斤,水果要吃半斤。
同樣在上面那個故事裡,有脂肪肝、「三高」的王先生面對著滿桌子蔬菜,鬱悶了。他質問太太:蔬菜難道就是好食物了?以前吃肥肉也沒有出過什麼問題,海鮮魚蝦應該比肥肉更有營養吧?難道我都不能吃啦?
王先生的太太理直氣壯地說:「你知道嗎,營養師說了,中國營養學會新發佈了膳食指南,其中給出了一個『膳食寶塔』。這裡面規定,肉類平均每天只能吃
50~75克,水產雖是低脂,也只能吃50~100克。最要緊的是,油只能吃25~30克。蔬菜要吃一斤,水果要吃半斤。你瞧,葷腥多了、油水大了是絕對
不行的,只有蔬菜水果能多吃!」
王先生無言以對,但是他還是搞不明白: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所嚮往的吃法,和現在所提倡的吃法,差異這麼大呢?
小時候,凡是高蛋白的東西,都叫做營養食品,什麼雞蛋啊,牛奶啊,肉啊,雞啊,蝦啊,螃蟹啊,海鮮啊……那時候,沒人說蘿蔔、白菜、番茄、黃瓜是營養食品。紅薯、南瓜都是窮人吃的東西,獼猴桃麼,還在西南的大山當中當野果子呢。
那年代,如果送人家一鍋雞湯,能讓人家感動好些日子呢!記得30多年前,父親慰問生病的同事,從家裡拿了一小盆雪白的大米,還有10個雞蛋,小小的我心疼了好幾天——要不送人,那就是我的特權美食了。
怎麼過了沒多少年,原來那些日夜嚮往的營養美食剛吃順了口,就變成受控制的食品了?為什麼生活富裕之後,人們反而要過老紅軍的日子,最好天天吃點紅米飯、南瓜湯、小米粥、烤紅薯之類了呢?
有句話說: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這句話用在飲食營養問題上,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人類的身體,是幾百萬年進化而來的。大家想想,在幾百萬年當中,像如今這樣的好日子,以前有過嗎?對原始人來說,經常都是忍饑挨餓、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
子。所以,身體當中早就設定了各種節約、忍耐、儲備的程序。因為挨餓是常事,身體本能地喜歡高脂肪高熱量。至於吃多了撐著怎麼辦,蛋白質脂肪過剩怎麼辦,
身體根本不知道,因為它在進化過程中,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區區二十年的富裕生活,是不可能改變基因的。
原始人吃得苦點,有一頓沒一頓的,那叫做「生態限制」。也就是說,想多吃也沒有。幾十年前也吃得苦點,那叫做「經濟限制」,也就是說,平日想買好的沒錢,只能過年過節稍微過把癮。如今食品極大豐富,經濟不再限制,吃東西靠什麼來限制呢?靠理智。
可是,靠理智,靠覺悟,恐怕就不那麼可靠了。咱們國家「八榮八恥」天天教育著,還有好多人不自覺,做出許多不文明行為呢。這飲食營養,從小就沒人教育,知識也不豐富,大家很自然就會跟著感覺走,讓自己的舌頭引路,愛吃什麼就吃什麼。
讓舌頭領路,當然喜歡的就是那些香濃味重的東西,口感特爽的東西。可惜,身體哪裡知道,現在的飲食方式,已經和過去大不一樣;現在的生活方式,也和過去大不一樣了。
過去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拚命地打獵或耕種,沒有家用電器幫忙,沒有汽車代步,沒有電梯和索道,一切都靠一雙手、兩條腿。所以,過去的人體力活
動極多,身體強壯,肌肉發達,身上沒有一點多餘的脂肪。就像草原上的野生動物,無論是獵豹還是羚羊,都是那樣苗條而矯健,決不可能像人工餵養的動物那樣
肥,更不會像現代人一樣肌肉鬆弛,脂肪成堆。
在那樣強的體力活動下,無論吃什麼東西,都不可能肥起來。可是我們呢?我們一天十個
小時以上是坐著,還有七八個小時是躺著。走路的機會都很有限,更不要說跑、跳、爬山、負重了。美國人類學家的研究發現,如今人們的體力活動量,只有
5000年前古人的三分之一還不到!可是我們吃的東西,可比他們豐富多了,脂肪高多了。如此,吃得多,動得少,不消耗,怎能不產生多餘的能量呢?這多餘的
能量就變成了堆積於腹部的脂肪。
可惜,我們的舌頭,依然熱愛著那些油多的東西,香甜的東西。吃成了糖尿病,還是喜歡精白細軟甜美;吃成了高血脂,還是喜歡各種肉類;吃成了痛風,還是喜歡海鮮蝦蟹……那麼,過去的好食品,也就變成壞東西了。
過去只有貴族才能過上的日子,我們現在人人都能過。那麼,過去只有少數人得的病,現在也就變成了流行病。從營養不良到肥胖和慢性病,咱們只用了20年時間啊。
可見,在現代生活當中,好食物是相對的,好搭配才是最要緊的。光靠本能來吃是不行的,一定要靠腦子來吃,合理搭配食物,才能獲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