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消費者過分「好色」,對紅色的肉情有獨鍾,特別是半成品肉類,那麼就是鼓勵生產者在產品中加硝髮色,對消費者的健康會帶來潛在的危險。
現在大部分超市的肉都有了品牌,「排酸肉」也日益普及起來。大部分肉都按照部位切割好,還有很多半成品、速凍肉和熟肉製品,給消費者帶來了許多方便。
選擇的時候,應當注意以下要點:
要點一:購買排酸冷藏肉
「排酸肉」是「排酸冷卻肉」或「排酸冷藏肉」的簡稱,是一種高品質的肉類。無論豬肉或牛肉,都可以做成排酸肉。這種肉煮後柔嫩多汁,肉湯清亮,滋味鮮美可口,是過去那種普通鮮肉所不可比擬的。即便不經過焯水,這種肉做出來也不發腥。
原來,動物宰殺後,開始的肉是柔軟的,稱為「熱鮮肉」。幾小時內,肉會逐漸變得僵硬,並持續1~3天時間。這時候,由於強烈的肌肉收縮,肉的口感最差。
因此,熱鮮肉煮後湯汁混濁,味道不美,肉質也比較硬。如果把熱鮮肉凍起來,會發生更強烈的肌肉收縮,口感更粗硬。因此凍肉最不好吃。
如果把僵硬的肉在0度以上存一段時間,肉會慢慢恢復柔軟。在這個過程中,肉裡面的微量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蛋白質輕微分解使肌肉嫩化,還會產生大量有鮮味的氨基酸和核甘酸類物質。肉經歷這樣一個「後熟」過程之後,才變成美味的排酸冷卻肉。這種肉要在冷櫃裡存放銷售。
需要注意的是,排酸肉買回家之後,不能冷凍,而要放在保鮮盒裡,可存1~2天。這麼好的肉,如果扔進凍箱,就變成了凍肉,吃的時候品質顯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要點二:不同部位烹調效果差異很大
不同部位的肉,不僅營養價值差異很大,用作烹調的效果也有極大不同。購買之前,先要弄清自己要做什麼樣的菜,然後按需求選擇肉的部位。
一般,對豬肉來說,裡脊適合製作炒肉絲,後臀尖適合製作肉片和肉絲,前肩適合製作燉肉,五花肉適合用來製作回鍋肉和農家小炒,排骨適合用來煲湯。對牛肉來說,牛腩適合用來燉湯,裡脊適合用來製作牛肉咖喱或者炒肉絲、肉片,牛腱子適合用來製作醬牛肉或燉牛肉。
從脂肪含量來說,五花肉最高,排骨其次,然後是臀部和肩部。裡脊是脂肪最少的部位,而蛋白質含量卻最高。需要控制脂肪的人要小心挑選了。
要點三:小心過分鮮艷的顏色
自己家裡炒肉時,肉一遇到熱油或熱水就會變成褐色。牛肉原色紅,變成比較深的褐色;豬肉原色粉,變成比較淺的褐白色。然而,一些超市和餐館中的炒牛肉、
羊肉片、羊肉串,還有超市裡的西式香腸火腿,為什麼做熟了之後還是粉紅色,甚至比生的時候還要鮮艷漂亮呢?消費者一定要好好想想這個問題。
原來,漂亮的粉紅色,是因為肉中加了「硝」,也就是亞硝酸鈉。它在肉裡面變成亞硝酸,然後被還原成一氧化氮,再和血紅素結合成粉紅色的「亞硝基血紅素」。用硝醃製的肉,煮過炒過之後仍然是美麗的粉紅色。
亞硝酸鈉本身是有毒的,還可能與氨基酸反應,產生致癌的「亞硝胺」。如果少量地加,而且同時添加維生素C,亞硝酸鹽在髮色過程中被分解成無毒物質,不會
產生危害。就怕添加的時候數量控制不嚴格,髮色之後還有較高殘留,就會增加癌症的發病危險。國際上有很多研究表明,吃這些髮色的肉製品,比吃新鮮肉更能增
加多種癌症的發病率。
過去的中式肉製品是從來不加亞硝酸鹽的,熟肉的顏色以褐色為主。而今經過「技術升級」,不約而同地都變成了粉紅色,無論是醬牛肉還是鹽水鴨,統統一片粉紅。這可實在令人憂慮。
生產者希望讓自己的產品外觀漂亮、容易保存,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是否對此買賬,還要看消費者的態度。如果消費者過分「好色」,對紅色的肉情有獨鍾,
特別是半成品肉類,那麼就是鼓勵生產者在產品中加硝髮色,對消費者的健康會帶來潛在的危險。還有一些熟食為了外觀漂亮,用合成紅色素來染色,用量過多時也
不利於健康。所以,買肉食的時候,不要優先選擇顏色紅艷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