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傳說
想一想,中學學的急救方法真的有用?退燒方法對嗎?毒蛇咬傷處理方法會見效嗎?醫學日新月異,陳舊的知識往往已不實用,先入為主的觀念,反而成為日後接受新知識的障礙,為考試而背誦的知識多半會在大腦消失得無影無蹤。
想不起來及沒用的健康知識
減肥的時候你還記得脂肪及澱粉一克的熱量是多少卡嗎?知道血壓正常值就等於知道如何診斷高血壓嗎?聽了一堆演講,看了一堆書,但得的總是你不知道的那個病!
喝牛奶需要自己養一頭母牛嗎?
病人能充分瞭解醫生的解釋當然最好,但往往是不太可能,有時候是醫生口齒不清,有時候是病人理解力不好,有時候是真的很難懂。但,當命都快沒了時,還要研究完心臟構造才敢讓醫生給開刀嗎?
看病從來就不是帶著現金及醫保卡上醫院診所那麼簡單,你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研究一種疾病,學會了你也沒有能力救自己,包括醫生本身,你要學的是「看病的方法」!
看病痛苦的原因
不知道去哪裡看病?
教學醫院、地區醫院……還是巷子口的婦產科?
不知道該什麼時候去?
醫院下午四點可以掛號嗎?小兒科,下午一點半李醫生在不在?
該找哪一個醫生?
高血壓都八年了,該去看心臟科周教授嗎?頭很暈到底該掛什麼科?
等待時間過長,看診時間過短!
蘇先生:早上八點二十分掛到三十七號,為什麼都已經十一點四十分了還輪不到我,前面那位病人已經進去診間十五分鐘了還不出來?我趕著下午一點去上班!
許婆婆:我才說胸口發悶,醫生就叫我去抽血、做心電圖,下星期再來,連頭都沒抬起來。
不知道該向醫師說什麼?
病人:我全身都不舒服。
醫生:好吧,哪裡最不舒服?
病人:頭好痛,可能偏頭痛又犯了。還有就是消化不好,就是「胃腸很弱」,免疫功能很差……
醫生:先講頭痛好了,頭痛幾天?
病人:好幾天了。
醫生:怎麼痛法?哪裡痛?
病人:就裡面很痛嘛,脖子又酸酸的;可是今天會不時地抽一下,在太陽穴附近抽痛……
醫生:每次痛多久,會想吐嗎?
病人:痛蠻久的,不會想吐。
醫生:應該不是偏頭痛。
病人:……
醫生的診斷對嗎?
葉小姐:上次胸痛,市立醫院心臟科周醫生說是二尖瓣脫垂引起的,這次症狀和上次一樣,胸口會悶悶熱熱的,內科的林醫生竟然說我是逆流性食道炎?
我該相信醫生嗎?
周奶奶:明明就是頭很暈,脖子很硬,血壓都142/86mmHg了,上星期才120/72mmHg,陳醫生竟然不開降血壓藥給我,還叫我吃抗焦慮劑和止痛藥,太過分了,我又不是精神有問題。我去找謝醫生好了,上次他開的降壓藥,我吃三天就好了。
黃先生:我小孩前天去大醫院看過急診,醫生說是感冒,但吃了藥高燒還是不退;讓巷子口的葉醫生看,他竟然說我的小朋友是中耳炎,還叫我買藥,他是不是故意要騙我?開業醫生總是想賺我們的錢!
為什麼看病如此複雜
大型醫院林立
空間錯亂、走進醫院就迷路、找不到掛號處、掛完號找不到二樓的外科診室、檢查室在舊大樓四層東走廊……
分科太細
膝蓋痛到底看骨科?還是風濕免疫科?
大便帶血到底要看胃腸科?消化科?肝膽腸胃科?還是直肛外科?
醫生門診次數太少而每次病號太多
醫療未分工,疾病無論輕重皆在醫院解決。
民眾:「生命無價,健康多麼重要,反正價格也沒差太多,到醫院掛心臟科,權威就是了!」
社會、媒體、政府過度忽略基層醫療的重要性
明明社區醫療資源唾手可得,卻把資源全部集中到醫院,浪費太多交通支出、醫藥費支出,還要等很長時間去處理尋常醫療問題,最後只有少得可憐的看診時間。醫生很難在基層醫院立足,只好再回到大型醫院。
注意看一下市面上針對健康產業的很多專題報道或雜誌,永遠都是在比較各家醫院的重裝備(高級檢查儀器)以及很多穿白袍的醫生雙手抱胸的照片,下面的標題
是「醫院的手術團隊」,好像電動玩具或七龍珠在比誰的戰鬥力強或誰是超級塞亞人。但,你這輩子有多少機會用到這些大陣仗?大概就一次吧,再來就哈利路亞或
阿彌陀佛了。
民眾不知道看病的重點何在?
看診時,浪費太多時間在討論無意義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