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系統到底給醫生多少時間?
又要研究,又要服務;
又要查房,又要執行特殊檢查;
又要教學,又要開會!
學術可以和服務並重嗎?
很多醫院的醫生都是兩頭燒的蠟燭,有陞遷及業績壓力,為了不犧牲到業績,只好在有限的診次看大量的病人。
如何解決醫生看診時間過短的問題
與其降低每個診次的服務量,限制病人數,不如改為約診制:每個病人就醫時間增長,服務品質提升,也不需要把一個問題分成很多次門診才能解決。但民眾須付
出代價,就是等待的時間變長,甚至達數周之久!好處是不必再花時間在診間外苦等數小時。等待時間增長後,急性病及小症狀如感冒、足癬和腹瀉等,民眾不耐久
候會買些成藥自行處理。只有遇到重大疾病他們才會耐心等待約診,如此一來,醫療機構不必再花大量時間處理危險度較輕的疾病。
提高門診服務單價:醫院及醫生才願意接受限制門診服務量,單次就醫民眾才有充足時間和醫生討論病情;醫生工作負擔減輕了,也會減少犯錯機會。診察費單價太低又要醫院及醫生減少門診量是天方夜譚!
醫院只能接受基層醫療機構轉診的病人:掛號過於自由導致很多輕症病人擠滿醫院,重症病人不得其門而入;而且還有病人對專業科別不瞭解而掛錯科別,造成時間和金錢上的浪費。「醫院只接受轉診病人」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淪為全面性的開藥機器。
民眾願意犧牲就醫自由換來高品質的醫療嗎?
問題是:民眾願意等待嗎?民眾願意受限嗎?
因為現在你想看診,幾乎每天都可以,不必像外國需要等兩到三星期,只要你掛得到號!如果掛不到號,去急診醫生一定會幫你看診,因為醫療糾紛多,沒有醫院
敢拒看病人。現在你想去哪家醫院看診,甚至是教學醫院,隨時都可以,不需要基層醫生的轉診單;沒有轉診就沒有分工,造成大型醫院林立,而社區醫院診所難逃
倒閉的命運。
依照現行制度,經由基層醫院轉診到醫學中心也省不了多少錢,而且基層診所和醫院各付費一次,花兩次看診時間,這跟直接去大型醫院就診費用不是一樣嗎?而且後者只需一次看診時間!民眾又不是笨蛋。
每位醫生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
被拔掉爪牙的老虎
每位醫生進入臨床後,往往會遇到一個問題,照醫學訓練明明應該做某些檢查或治療,卻立刻遇到「保費給付」的問題!因此除了解釋病情,還要向困惑的病人家
屬說明為什麼哪些檢查不能做,哪些治療需要自費,病人大有被人趁火打劫的感覺。醫生在屢受牽制下,為了自保,只好按照規定由簡到繁慢慢檢查治療,如果不是
危重的疾病就罷了,若是遇到緊急的重大疾病,就早已失去診斷與治療的先機,醫生就好像甲午戰爭時訓練有素的北洋海軍卻無彈藥可用,只好吃敗仗。
戒慎恐懼的醫療紀錄
醫生開出的處方及寫下的每一筆醫療紀錄都可能遭遇醫療糾紛而受法律制裁。這就是為什麼在診療的過程中,必須耗費醫護人員大量時間及資源不斷寫下醫療紀
錄,同時不得不壓縮有限的醫患對談時間。醫生怕犯錯,因此消極及防禦性醫療大增,開立比較消極的處方來避免誤診,浪費了更多時間及資源。
小故事:外科主任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