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胃痛。
治療流鼻水的第一代抗組織胺:嗜睡、口乾、視力模糊、排尿困難、心悸(所以,感冒藥中會引起嗜睡的,是治療流鼻水的藥)。
氣管擴張劑:手抖、心悸。
抗生素:腹瀉、陰道黴菌感染。
止吐藥:不自主運動。
口服類固醇:胃痛、失眠、暴食、肥胖、高血壓、高血糖、免疫失調……
降血糖藥:飢餓、手抖、盜汗、昏迷等低血糖症狀。
高血壓藥「鈣離子阻斷劑」:臉部發熱潮紅、下肢水腫、頭痛……
高血壓藥「阻斷劑」:氣喘、心動過緩、男性勃起障礙……
高血壓藥「阻斷劑」:姿態性低血壓引起昏厥。
抗凝血或抗血小板制劑:出血傾向。
口服抗黴菌藥、降膽固醇藥品、抗結核藥品、降尿酸藥:肝毒性。
避孕藥或女性荷爾蒙補充劑:乳房脹痛、下肢水腫、噁心、體重增加。
副作用的迷思
民眾一定要記住,藥物副作用並不一定會發生!副作用有發生率,或在一定劑量下才會出現。有副作用的藥品並不代表它一定不能使用,而是要考慮下列因素:
藥品的療效是不是比副作用顯著或重要,因此可以忍受?
例如癌症的化療藥品。
雖然有副作用,但藥品的價格是不是相對負擔得起的?
新的進口藥雖然服用方便且副作用較少,但保險不給付,須自費購買;本土生產的老藥雖有少許副作用,但保險有給付,而且各醫療院所都有提供。
雖然有副作用,但拿藥容易或使用方便?
某些老的胃藥雖然副作用多,但不必做胃鏡檢查就可以拿藥。
雖然有副作用,但用藥時間不會很長?
例如類固醇的副作用很多,但在氣喘嚴重時,卻是救命良方,度過性命危機後,醫生就會停藥,不會有任何後遺症。
真是藥物的副作用嗎?
食物因素?
食物也可能引起不舒適的感覺,例如喝咖啡引起胃痛,或吃海鮮導致過敏。
疾病繼續發展?
病人最喜歡在感冒時抱怨:本來不吃藥也不咳嗽,愈吃愈咳。
這是因為咳嗽多半出現在感冒後期,本來就是疾病病程的一部分。
另外一個疾病出現?
例如感冒了服藥五天後突然發高燒頭痛,可能因為出現了新的感染,如中耳炎、尿道炎或肺炎等其他細菌感染。
你很愛打針嗎?
作用快,但副作用和過敏也來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