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過量
吃得多就會犯困、容易疲倦,你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吧?
人不吃不喝時頭腦更清醒,更能集中精力工作、做家務等。覺得「必須補充體力」、「肚子餓了沒有戰鬥力」,於是出來吃了頓飽飯,結果回來反倒突然沒了幹勁,效率也降低了,這類事情時常發生。
這是因為為了充分消化,血液集中到了腸胃壁上,由此分配給腦部和肌肉的血液量減少,體溫也相應降低了。
這種狀況只要控制食量,吃「八分飽」就沒有問題了。所以,那些不吃飽就不舒服、有加餐習慣以及總是零食不離嘴的人要格外注意。
體溫下降是誘發諸多疾病的原因,特別是現在正在養病或有痼疾的人,如果一直持續飲食過量的習慣,是很難治癒的。應該減少飲食量,讓血液流向胃腸以外的臟器,升高體溫。
總是吃使身體寒涼的食物是造成身體寒涼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第2章中我將敘述食物也分為陰性、陽性和中性,只吃陰性食物最終會導致體溫不斷下降。
水果中,產自南方的香蕉、菠蘿、橘子、甜瓜、西瓜等都是使人體寒涼的陰性食物。在炎熱的南國吃這些水果自是無妨,但對於生活在其他地區的人,我不建議經常吃這類水果。
此外,麵包和蛋糕等白白的、柔軟的食品也會使身體寒涼。水分攝取過多
你是否認為多喝礦泉水有益健康?
電視、雜誌上許多醫學界學者和名人都說「洗浴和運動前請充分補充水分」、「美容需要每天喝1~2升水」等,為此,本不想喝水卻大喝特喝致使健康受損的人不在少數。
其實,真的口渴時喝水是無害的。但是因為「血液黏稠」、「減肥」、「美容」等目的而勉強自己喝水就很危險了。
過猶不及,這就好比培育植物,水澆多了會怎樣?根會腐爛,植物會枯萎。
濕氣重的日子和雨水不斷的時候,經常會心情抑鬱、身體倦怠、毫無幹勁,這些都是水分過多導致身體寒涼造成的。
此外,過多的水分不僅導致「寒涼」,還會引發「疼痛」。
你是否也有過在寒冷的雨天出現頭痛、腰膝關節疼痛的經歷?
淋了雨身體會瑟瑟發抖,由此可見,水會使人體發冷。身體不斷受寒,各處就會出現疼痛。「疼痛」是在提醒我們身體受涼了,不可置之不理。
長時間待在開空調的房間裡,人會覺得頭疼,在寒冷的季節裡,痛經和神經痛等症狀也會加劇,這些都是「寒→痛」惡性循環的結果。
身體受涼,為了「不生病」或「讓病好起來」就需要盡力將體內的多餘水分排出,使身體溫暖起來。
得了感冒,會流鼻涕、打噴嚏,睡覺著涼會腹瀉,偏頭痛加重會引發嘔吐,得重病時會出現盜汗,老人夜間頻頻起夜,都是排出體內多餘水分以升高體溫、保持健康的自然反應。
如能以某種形式排出體內水分,說明情況還好。如果無法排出,水分不斷積存在體內,最終會引發各種病症,在中醫裡稱之為「水毒」。
伴有頭暈、耳鳴等症狀的美尼爾綜合征和浮腫、肺水腫等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各類症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水毒症狀。
風濕也是如此。如果問風濕患者「你很喜歡茶和水果吧」,他們一定會說「你怎麼知道,我兩樣都很喜歡」。
茶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兒茶素,水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也很豐富,從這方面講它們都是健康食品,但茶99.6%是水分,而水果也如其名,水分在90%以上。
因此,不太運動的人和不出汗的人平日經常喝茶吃水果的話,體內水分會過剩,身體寒涼,易患各種疾病。
「只要喝水身體就會健康」、「水果有益健康」,執著於這些理論是很危險的。適度可為藥,過量則成「毒」,大家要切記。藥物使用過多
基本上所有的藥物都會使身體發涼(甲狀腺激素除外)。
例如,用來止痛的止痛藥有使身體寒涼的作用。雖然它能暫時止痛,實際上卻是在蓄積下一次的疼痛發作。
中醫用桂枝加術附湯治療風濕和手足關節痛。該藥方發汗、利尿、排除水分、使體溫升高,無副作用,藥效平穩。
化學藥物的作用因人而異,有時會出現出疹(蕁麻疹、濕疹)和嘔吐等副作用。這些都是因為藥物使身體寒涼,身體要將多餘水分排出、升高體溫的自然反應。
因高血壓、肝病、高脂血症和膠原性疾病等長期服用化學藥物的人,請不要忘記身體寒涼很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
不要以為吃了藥就沒事了,從根本上改善體質,塑造不吃藥也無妨的體質才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