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你的眼中,這個盜竊案只是一個離奇的杜撰。生活中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也許是吧。不過,假如隨著你年齡的不斷
增長,你感覺到自己的健康狀況一日不如一日的話,你應該認真思考一下這個故事;或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你都被同一個健康問題困擾,用盡所有能用的方法也
無法奏效時,你也應該再認真思考一下這個故事;又或者,你周圍的親人或朋友,突然有一天,毫無徵兆地被檢查出身患惡疾,那麼,你也應該重新思考一下這個故
事。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喜歡思考,只在期望找到最直接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好還不用花什麼時間和金錢),但是,在沒有思考、沒有和身體對話、沒有把真正
的問題找到之前,所有的方法,無論對別人多有效,無論多簡單,都不會給你的健康帶來真正的好處,任何方法只是方法而已,都不會對你的健康帶來多大的幫助。
無論是哪一種慢性病或健康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時間和個人的因素充當了重要的角色。舉個例子,我們來看一下國家衛生部公佈的「2003年調查地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中關於各年齡段慢性病發病率的數據。
2003年調查地區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年齡別慢性病患病率
年齡0-45 14-15 24-25 34-35 44-45 54-55 64-65+
發病率(‰)6.39.618.058.3117.1219.5362.1538.8
我們可以看到在35歲之前,慢性病的發病率是不高的,10個人中有慢性病的人還不到1個,但是35歲之後,發病率開始升高,而且每增加10年,發病率是
倍數增長的,到了65歲以上,2個老人中已經有1個患有慢性病。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憂慮的事情,表示你的父母中至少有1個人在受病痛的折磨,或者說,你或你
的另一半正在或將來有可能受到病痛的折磨。一個家庭假如有一個病人,那對整個家庭生活質量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那麼這種狀況是否
能夠避免?答案是肯定的,這種狀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從數據上來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人到了一定年紀之後都會有慢性病,至少有將近一半的人還
是可以非常健康地生活的。其中的差別在哪裡?有些人會說是遺傳因素決定的,換句話說是天生的或者是注定的。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我們來看看美國國會早在
1981年所做的一份關於膳食與慢性病的綜述估算,裡面指出,遺傳因素在很多慢性病的發病中所佔的比率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麼高,例如在癌症的發病危險中,
基因只發揮了2%~3%的作用,膳食及生活習慣等外部因素才是主要因素。
如果把問題根源回歸到膳食和生活習慣等因素上,我們將其
統稱為生活方式,包含了飲食、醫療、工作、娛樂、作息等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不會是劇烈的和瞬時的,而是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的、溫和
的。它的影響,也許溫和到你毫無知覺、毫無意識,它不會突然給你巨大的傷害,也正因為這樣,你身邊的健康才會被時間慢慢地偷走,用很高明的作案手法,一點
一點地,以無比的耐心,花上幾十年,到最後,當健康差不多被偷光時,它才得意地對你說「對不起!是我偷了你的健康!」可是,這時你也許已經沒有回頭的路,
當你知道真相的時侯,一切都可能太遲。假如,今天,你依然年輕或依然能夠閱讀,我想,我應該要祝福你,如果你能夠用心地去讀懂這裡的故事,時間也許便會成
為你的朋友,把健康還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