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一場運動能否展開,其決定因素是被運動者能否接受這場運動,不能說別國怎麼幹,我們就一定要怎麼幹,一定能怎麼
幹。盲目照搬洋教條害己誤國的例子已不在少數。現在面對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是,中國人,尤其是漢民族,究竟適不適合喝牛奶。科學的回答著實讓推動牛奶運動
者大為失望和喪氣。牛奶在人體消化吸收,人的小腸必須具備一種酶,這種酶叫做乳糖酶。中國人偏偏有76%~100%的人,不具備這種酶。其實早在1983
年,海外即有學者提出亞裔黃種人不適合飲用牛奶,原因是黃種人中有85%~90%以上的人身體裡不具備乳糖酶,只是中國很少有學者重視。加之中國老百姓受
宣傳影響,過分迷信於牛奶的「好處」,對其副作用很少想到,事情一直到近年才被提出。
2005年2月27日指出:「有的孩子、老
人,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不舒服……」並指出牛奶雖然營養豐富,「但牛奶如飲用不當,也會給健康帶來不良影響」。該文還公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所對
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和哈爾濱4個大城市1168名健康兒童進行乳糖缺乏發生率和乳糖不耐受發生率調查。該項調查發現,在我國3~5歲、7~8歲、
11~13歲3個年齡組兒童中,乳糖酶缺乏發生率分別為38.5%、87.6%和87.8%;乳糖不耐受發生率分別為12.2%、32.2%和29%。這
裡所說的乳糖酶缺乏率,即體內不具備乳糖酶的兒童占的百分率。據調查可知,年齡越大,缺乏乳糖酶比例越高。至11~13歲,100名兒童中缺此酶者已近
90%。
所謂乳糖不耐受,通俗講即吃了牛奶後會發生腹部不適、腹脹、多氣、腹痛甚至腹瀉等症狀。這種症狀占的比率也是隨著年齡增
長而增大,至11~13歲已接近或超過30%,並指出乳糖酶缺乏是廣泛存在的世界性問題。乳糖酶缺乏的發生率隨種族和地區而異,歐洲白人為5%~30%,
亞洲黃種人為76%~100%,非洲黑人為95%~100%。不知醫的人也許會對酶缺乏充分的認識,其實,酶的功用對生命體可謂妙不可言,「威力」無窮。
雞、鴨胃腸能分別把吃下去的石子或連殼的螺絲完全消化掉,靠的就是酶。
人體缺少乳糖酶,牛奶中的乳糖就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
糖而被吸收。乳糖隨之進入結腸,被細菌發酵生成醋酸、丙酸、丁酸等短鏈脂肪酸和甲烷、氫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從而引起腸鳴、腹痛、滲透性腹瀉,這樣不僅無
益還會使體內一些營養物質丟失,一些臟器功能失調,從而影響健康。乳糖酶缺乏造成人體營養吸收不良,其最常見的是鈣吸收少,骨中鈣丟失多,從而引發骨質疏
鬆,其次還可影響鐵和鋅的吸收,造成人體鐵、鋅缺乏,從而引起貧血和影響小兒腦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