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柯林·坎貝爾教授主持的一項長達27年的動物實驗表明,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可以促發癌
症。此外,牛奶還會引發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等慢性病。安全的蛋白質則來自植物,包括小麥和豆類——這類蛋白質即使攝入量很高,也不會誘發癌症。因
此他呼籲,中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傳統飲食結構才是健康的,應該控制牛奶和肉製品的攝入。
坎貝爾教授圍繞這一研究成果進行的一系
列動物實驗,前後開展了27年,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鼠實驗」。黃曲黴素是一種高致癌物,坎貝爾教授讓實驗老鼠全部接觸同等劑量的黃曲黴素,在體內產生腫瘤
病灶細胞。然後,他用含不同蛋白質的飼料餵養大鼠。一組大鼠中含20%的谷蛋白(植物蛋白),一組大鼠的飼料中含20%的酪蛋白(動物蛋白,牛奶中87%
的蛋白質都是酪蛋白)。經過一段時間後,吃飼料中含20%谷蛋白的大鼠,體內腫瘤病灶細胞沒有什麼增加;吃飼料中含20%酪蛋白的大鼠,體內腫瘤病灶細胞
則呈斜線顯著上升。這一實驗最重要的發現是:當攝入的酪蛋白水平達到或者超過大鼠生長所需要的正常水平時,就會促進癌的發生。實驗證明:低蛋白膳食(植物
蛋白)能抑制黃曲黴素誘發癌症,而且,即使癌症已經發生,低蛋白膳食也能顯著地遏制癌症病情的惡化,而高蛋白膳食(動物蛋白)則能對黃曲黴素誘發癌症起到
「推波助瀾」的作用。事實上,膳食蛋白質對癌症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只需要調整蛋白質的攝入量,就可以激活或者抑制癌症的發生和發展。
坎貝爾進一步指出,占牛奶蛋白組成87%的酪蛋白可以促進各階段的癌症。安全的蛋白質則來自植物,包括小麥和豆類——這類蛋白質即使攝入量很高,也不會
誘發癌症。坎貝爾由此得出了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牛奶蛋白)優劣判斷的驚人結論:「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所謂低品質的植物蛋白,儘管用於合成新蛋白質的速度
比較慢,但是很穩定,這種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也是身體最需要的蛋白。和動物來源的蛋白質相比,植物蛋白緩慢,但是能穩定地贏得『健康比賽』的勝利」。
上述一些國際一流高校、研究機構以及學者公佈的研究結果,已足以證明飲牛奶易致多種癌症。然而國內依然有少數所謂專家在網上仍大唱反調,甚至提出飲牛奶
可防癌。我想問倡導飲牛奶可防胃癌者: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生活西化,牛奶平均消費量接近西方,既然飲牛奶能防胃癌,為什麼日本的胃癌發病率居全球之
首?我想再問揭示牛奶中有所謂抗癌蛋白者:日本人多飲牛奶接受了更多的抗癌蛋白,為什麼反而乳腺癌高發?我想三問倡導飲牛奶可防腸癌者:為什麼全球消費牛
奶最多的北美、西歐、北歐、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腸癌發病常高居全球第一、二位?(《現代腫瘤學》)。
據湯釗猷院士主編的腫瘤學權
威專著《現代腫瘤學》(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第522頁)「大腸癌一病的移民流行病學」一節介紹:「日本和中國大腸癌的發病率低於美國,但
移居到西方國家後,大腸癌的發病率即上升,且均見於移民的第二代。……Whittemore等在1985年報告,華人移居美國50年後,大腸癌的發病率接
近當地白人,發病部位、分佈與白人相似,以高位結腸癌多見,發病年齡比國內華人提前10年。」這又是為什麼呢?誰都知道華人移居西方到了第二代,多數人生
活已完全西化,牛奶更為主食,既然喝牛奶能防腸癌,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飲奶是防癌還是促使生癌,不是顯而易見的嗎?再者,20世紀80年代後飲牛奶在
上海已越來越普及,消費量也與日俱增,幾居全國之首,與之相應的,上海的腸癌發病率也隨之不斷上升而高居全國首位。此外,乳腺癌的發病率也同樣隨牛奶消費
量而飆升。既然飲奶可防癌,這又作何解釋?少數人為牛奶唱讚歌的說辭畢竟難以撼動這一樁樁鐵的事實。實踐檢驗真理,由此我認為,多飲牛奶易致癌基本可作為
定論,飲牛奶可防癌的神話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