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歷代名醫養生秘籍 作者:王文源

中國歷代名醫養生秘籍 作者:王文源

第三部份:內修外養的養生術(1)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王文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作為一代養生名家,葛洪採用了多種養生方法進行自我調節,並將這些總結前人經驗而得來的養生術記錄在他的著作《抱朴 子‧內篇》中。葛洪總結說:「養生要在注意日常生活有規律之外,還要用導引之術來運動調節筋骨,修習道教氣功,並服用保健養生的滋補藥品和注意性生活的生 理衛生。」因此,葛洪的養生方法雖多,但可分為「內修」和「外養」兩類。其中「行氣」、「導引」、「房中術」等養生方法可調節內氣,可稱為「內修」;而 「外養」則包括「辟榖」和「服食」等通過外力養生的方法。「內修」「外養」同時發揮功效,就能取得延年益壽的作用。
  
  1「行氣」養生術
  
  1什麼叫「行氣」
  
   葛洪認為人的身體就好比一個國家。養生就如同治國,人的精神就好比一國的國君,而人的氣貫穿於身體之中,就好比國家的子民。治國安邦,一定要愛民如子, 才能得到人民的愛戴。養生也是同樣道理,我國的傳統氣功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想要長壽無疾,就一定要先注意養氣。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所以追求健康養生 的人一定要恬淡清靜,思神守一。氣能夠流暢地運行於體內,才能祛病延年。
  
  所謂行氣,也叫做「行氣」(同氣),也可以理解為今天所說的氣功。葛洪的祖上葛玄,以及他的老師鄭隱都是功力精湛的氣功大師。傳說葛玄能夠使用分身之術,還可以潛入水中納涼數日不出。對於氣功,葛洪更是畢生研習,未曾中斷。
  
   行氣的方法有很多,歷來都是師徒口授心傳,並沒有著書立傳,所以自秦漢以來善於氣功的人雖多,但真正流傳於世,並直到今天仍然可見的氣功卻鳳毛麟角。葛 洪將他所學與研究成果加以總結,概括其要領,也記錄於《抱朴子內篇》中,成為歷代修習氣功的人所追逐研習的經典。對於行氣,葛洪說其可以治百病、驅瘟疫, 還可以延年益壽,可以防身,甚至可以在水面上生活或行走,不渴不餓等等。當然,有些說法在現代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氣功本身就有一定的神秘性。氣功能夠治 病是可以肯定的,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但說可在水面上行走,即使這樣的神功確實存在過,在現代也只能出現在小說或影視中了。
  
  2反元歸根的行氣之法——胎息
  
   葛洪認為魏晉道教中流傳的行氣方法雖有多種,但以胎息為代表。據當時的氣功理論,認為嬰兒出生時以肚臍和母體相連,所以肚臍是人體生命的來源。直到現 在,練習氣功便要把真氣凝聚在人的臍下二寸的部位,叫做氣沉丹田。而更進一步,就是模仿胎兒以臍呼吸,如在母體之中,這也體現了道教返璞歸真的思想。
  
   按照葛洪的說法,胎息就是做到不用鼻口呼吸,彷彿回到了母腹之中。這是氣功的最高境界。但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達到的。初學行氣,也必須由淺入深,持 之以恆,才可以循序漸進。初學行氣的人具體方法是,用鼻吸氣,能吸多少就吸多少,然後閉氣,心中默數從1到120,然後將氣從口中緩緩呼出,這樣鼻吸氣→ 閉氣→口呼氣→鼻吸氣,反覆不斷,然後逐漸延長閉氣的時間,心中默數的數目逐漸增大,當數到上千的時候,就可以達到養生的效果。在進行這種方法的時候,呼 吸時極其輕微,不能使自己聽見一點呼吸的聲音,有一個方法可以檢驗呼吸是否合乎標準,即用一根鴻毛放在口鼻前,吐氣時鴻毛不動,說明呼吸輕微,合乎要求。 這樣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就能逐漸達到胎息狀態。這種呼吸方法也就是現在氣功鍛煉中的基本呼吸方法。
  
  在掌握了行氣的方法之 後,還必須瞭解行氣時間,否則也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葛洪指出,行氣應當選在「生氣」比較旺盛的時候,而不要在「死氣」旺盛的時候進行。傳統中認為,一日一 夜共分為十二個時辰,從夜半子時到第二天中午時這六個時辰為生氣旺盛的時候,而從未時到夜半亥時這六個時辰為死氣旺盛的時候,在生氣旺盛的時候行氣,可以 事半功倍,當死氣旺盛的時候行氣則無益於事。現代科學也證明從凌晨至午時,空氣相對清新,很適合人們進行戶外運動,現代人們習慣於「晨練」也說明了這個問 題;而從午後到夜晚,暮色逐漸加重,空氣也相對污濁,就不太適合人們健身運動。因此這種「生氣」與「死氣」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外,葛洪認為練功前 要節制食慾,如果在練功之前吃得太多或太過油膩,就會「令人氣強難閉」;同時還要保持和諧的情緒和開闊的心胸,要安靜少躁,否則就會因為無法集中精神而無 功而返。這些寶貴的經驗之談,至今仍被練習氣功的人們奉為必須遵循的法則。
  
  2多行「導引」可健身
  
  在本書中,不僅一次提到了「導引」,說導引是一種氣功也不為過,因為它是將導氣和引體相結合的一種運動方式。上古之人用歌舞來舒展身體,強身去病,其實就是最初的導引。既然是一種內含氣功原理的運動方式,就要以肢體運動為主。
  
  對於導引,葛洪說:「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導引以增年。」可以看出古代道士模仿龜、鶴等長壽動物的動作,就是希望把導引用做延年長生的神仙方術,換句話說,也是一種養生長壽的方法。
  
   前文介紹的華佗五禽戲,就是一種導引養生術,也是我國氣功史中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葛洪非常重視五禽戲的作用,並認為華佗的弟子吳普,就是從華佗那裡繼 承了五禽戲的精妙,以導引養生,因而活到上百歲。而經醫學證明,五禽戲中虎、鷹、熊、猿、鹿的姿勢與中醫五行、五臟的生剋關係相一致,對於治病健身、延年 益壽都有奇效。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張仲景身處亂世的養生之術 第2頁:第一部份:別拿健康當兒戲漢代名醫張仲景
第3頁:第一部份:張仲景的養生秘籍(1) 第4頁:第一部份:張仲景的養生秘籍(2)
第5頁:第一部份:張仲景的養生秘籍(3) 第6頁:第一部份:長壽是吃出來的
第7頁:第一部份:名醫故事:最古老的急救術 第8頁:第二部份:皇甫謐久病成醫的養生之術
第9頁:第二部份:久病成醫,自覓養生之路 第10頁:第二部份:博采眾長,雜論養生(1)
第11頁:第二部份:博采眾長,雜論養生(2) 第12頁:第二部份:博采眾長,雜論養生(3)
第13頁:第三部份:葛洪返璞歸真的養生之術部份: 第14頁:第三部份:清心寡慾,但求延年
第15頁:第三部份:我命在我不在天 第16頁:第三部份:內修外養的養生術(1)
第17頁:第三部份:內修外養的養生術(2) 第18頁:第四部份:朱震亨滋陰益壽的養生之術
第19頁:第四部份:人為什麼會生病衰老 第20頁:第四部份:如何才能「養精蓄銳」(1)
第21頁:第四部份:如何才能「養精蓄銳」(2) 第22頁:第四部份:清淡飲食可長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