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不宜思緒過多
皇甫謐認為,心氣虛,人就容易憂鬱悲傷,心情不易舒暢;心氣實,人的心情
就會好起來,很多的憂愁也忘到了腦後。心與肺、脾在人的情緒上都會產生相互影響,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雖然通常人們認為欣喜的心情來自於心中,而實則來自於
肺;思想雖發於脾,卻是在心中形成。一旦過度,就會損傷內臟。如憂愁太過,無法擺脫,就會傷及脾,進而就會使心中更為煩亂,同時身體也會覺得乏累,四肢無
力。而在春天,按照五行的關係,肝屬木,脾屬土,肝木克脾土,如果心中思緒過多,就會產生心病,而本身就已經抑鬱成疾的人,病情就會加重,人往往面色憔
悴,甚至死亡。
2夏季不宜「火氣」過盛
皇甫謐引《素問》中的觀點說,當人患有肺病的時候,外在表現就是
感情波動較大,容易哭泣、咳嗽,心情鬱悶。過度的悲傷又更加傷及肺臟,形成惡性循環。悶悶不樂的心情還經常導致人容易發怒,而腎主志,發怒不止就會傷志,
志傷則容易健忘,使記憶力減退。在土氣旺盛的夏季,脾土克腎水,容易傷腎。而夏季正是一個容易使人「上火」的季節,在夏季過分的生氣、發怒都是對身心不利
的,因此一定要對自己多有節制。
3秋季不宜悲哀過重
皇甫謐認為,五臟一旦發生了疾病,必須根據其「氣」
的虛實來判斷所出現的病症,並謹慎妥當地加以治療。一般來說,肝主魂,悲哀太過則容易傷魂,而所引起的病症往往表現為言行失常,狂妄不羈,思想混沌不清,
以及兩肋肋骨不能舒張等情況。而在燥氣旺盛的秋天,肺金克肝木,悲傷過度,病情就會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險。
五臟與五行的關係及其
生剋由此也可以看出,四季陰陽的交替,是萬物生長的根源,同時又千變萬化,容易影響人體。能順應這個變化的就是生,而違背自然變化與規律就會產生疾病。就
單以憂傷過度來說,在不同的季節裡,就會損傷不同的內臟,最終的結果都是導致健康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善於養生的人,就應懂得在春夏季節保養陽氣,
在秋冬季節保養陰氣,以順應四時的變化,此外,還應該注意不能有了病才想到治療,而是要在沒有得病的時候就應先搞好預防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心態上的平穩。
否則,根據五臟生剋關係,一處內臟的疾病,就會對其所克的其他內臟產生連帶的影響,波及其他內臟器官,以至產生連鎖反應,惡性循環。
3疾病「晝輕夜重」的奧秘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生病經歷:清晨的時候精神爽朗,病情明顯穩定,而到了晚上則又病情加重,至深夜的時候就更加嚴重了。不僅是生病,很多人生病辭世往往也
都是在夜間,這應如何解釋呢?在古代,科學落後,人們無法解釋的問題,往往就被迷信的外衣所籠罩。但即使在那樣的時代,皇甫謐仍然用醫學的觀點解釋了這一
現象。
皇甫謐認為在一年之中,陰陽之氣的此消彼長有著一定的規律,春天陽氣始生;夏天陽氣最盛;秋天則陽氣消散,陰氣漸起;冬天
則陽氣全無,陰氣最盛。這是自然的規律。而一天也可以分為一年中的四時,早晨則為春,中午為疾病「晝輕夜重」是有科學根據的夏,傍晚為秋,深夜則為冬。
「一天之際在於晨」,所以早上人們的感覺往往清爽異常。而中午陽氣如夏天般旺盛,人體的陽氣也隨之旺盛;陽氣繁盛,病邪就不易侵入人體,對於有病的人來
說,病情也就比較穩定。到了傍晚,陽氣漸漸散去,病邪也就有了可乘之機,而本身潛伏在體內的病症,也開始隨著陽氣下降而開始活躍。到了半夜時分,陽氣完全
閉藏,陰氣最盛,失去了陽氣的控制,半夜自然會是疾病和死亡的高發時間。
所以,當身患疾病的人在上午或中午感覺身體舒適的時候,
切勿因此而過分欣喜,甚至忘了自己的病症,不加重視。而在夜晚疾病再次加重的時候也不必過於沮喪,心情鬱悶。對於那些因為工作或嗜好而熬夜的人來說則更應
注意,因為在夜間是最容易受到病邪侵襲的時候,而過度的疲勞,會導致體內免疫系統的下降,則更給了病邪可乘之機。同時,夜間睡眠時不宜貪涼,早上應利用初
始的陽氣多做運動,則更可以保證輕鬆無病。總之,人體隨陰陽而變是客觀規律。只要順應規律、放鬆心情,就可以享有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