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將中醫進行到底:朱德的保健醫生談養生 作者:胡維勤

將中醫進行到底:朱德的保健醫生談養生 作者:胡維勤

第三部份:鼻為「面診之王」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胡維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們常說,中醫治未病。中醫為什麼能治未病呢?原因就在於它有通天的手眼,可以做到「司外揣內,司內揣外」。以中醫的 整體觀而論,人體自身也是一個有機整體,四末九竅、五臟六腑、筋節骨肉、毛髮指甲、精血津液、面容皮色都是相互聯繫的,如果臟腑和肢體發生了病變,一定能 夠從毛髮指甲、精血津液、面容皮色的變化上找到蛛絲馬跡,甚至能看到非常明顯的變化,反之亦然。這些蛛絲馬跡就是身體的警訊,有經驗的中醫可以通過發現這 些警訊,來預知身體內部的情況,在疾病剛剛出現苗頭的時候就發現它,解決它。
  
  有的人會說,我們也想瞭解一點「蛛絲馬跡」,可我們 又不會把脈,怎麼辦呢?把脈當然是「司外揣內」最重要的手段,但內部的疾病並不僅僅表現在脈象上,它會通過方方面面的外部特徵表現出來。我行醫幾十年,對 「有諸內,必形諸外」的體會越來越深,也越來越覺得身體十分神奇。下面,我將跟大家一起認識身體內部奇妙的聯繫,一同辨認身體發出的警訊。
  
  鼻子又叫「面王」,中醫裡有「上診於鼻,下驗於腹」的說法,可見在面部望診中鼻的價值頗大。鼻子位於面部正中,根部主心肺,周圍候六腑,下部應生殖。所以,鼻子及四周的皮膚色澤最能反映五臟六腑的疾病。
  
   鼻子在預報脾胃疾病方面尤其準確。我在臨床中發現,病人出現噁心嘔吐或者腹瀉之前,鼻子上會冒汗或者是鼻尖顏色有所改變。這樣的例子我在生活中也見過很 多。2007年11月的一天早上,我乘坐40路公交車,旁邊站著一個大學生模樣的女生,我發現她面色煞白,鼻子上有細小的汗珠,還時不時用手捂嘴。我一 看,八成是暈車,趕緊叫她坐下來。她緊繃著身體,勉強說了聲「謝謝」,就摀住嘴巴,努力不讓自己吐出來。我趕緊給她按摩內關和合谷穴。過了五六分鐘的樣 子,她開始放鬆下來,這是噁心感減輕的表現。所以,有暈車史的朋友如果感覺自己鼻子冒汗,就得提前做好準備。
  
  如果鼻子的色澤十分 鮮明,這是有「留飲」的徵兆,說明脾胃陽虛、失於運化、津液凝滯。通俗一點說就是,這個人的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水汽滯留在胸膈,導致四肢關節疼痛。我為大 名鼎鼎的杜聿明將軍做臨時保健醫生時,就從他鼻頭上看出了胃病。這個事例後邊有詳細說明,不再重複。
  
  如果鼻頭髮青,這說明肝的髒色出現了,是「肝木乘脾土」的表現,而且一般會伴有腹痛。通俗點解釋,肝屬木,脾屬土,肝氣疏洩太過,橫逆沖犯脾胃,結果就影響了脾胃的消化功能。這時候就要用一些瀉肝膽和補脾胃的藥。
  
  如果鼻尖微微發黑,這說明身體裡有水汽。這個症狀是「腎水反侮脾土」的表現。本來是土克水,結果(腎)水反過來壓制住了(脾)土,水氣肆虐,以致腎的髒色出現在臉上。
  
   如果鼻子發黃,這說明胸內有寒氣,脾的髒色出現在了臉上。這樣的人體內中陽不足,脾胃失於運化,吃下去的冷食或者涼性食物積聚在脾胃,這些寒氣上升又影 響到了胸陽,所以寒氣就滯留在臟腑中。如果鼻子發黃,但光澤明潤,那就可以放寬心了,這說明「脾氣來復」,是即將康復的好兆頭。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中醫能手眼通天(1) 第2頁:第一部份:中醫是第五大發明
第3頁:第一部份:西醫是一門技術,中醫是一門藝術(1) 第4頁:第一部份:西醫是一門技術,中醫是一門藝術(2)
第5頁:第一部份:西醫是一門科學,中醫是一門哲學 第6頁:第一部份:中醫是一門人生哲學
第7頁:第二部份:瞭解經絡,上工守神(1) 第8頁:第二部份:瞭解經絡,上工守神(2)
第9頁:第二部份:肺與大腸相表裡 第10頁:第二部份:脾經和胃經
第11頁:第二部份:心腹之患 第12頁:第二部份:腎與膀胱相表裡
第13頁:第二部份:千萬不要病入膏肓 第14頁:第二部份:肝膽相照
第15頁:第二部份:任督二脈 第16頁:第三部份:鼻為「面診之王」
第17頁:第三部份:舌為「心」之苗 第18頁:第三部份:眼睛,透視疾病的窗口
第19頁:第三部份:心臟有疾病,耳朵露馬腳 第20頁:第三部份:察顏觀色知健康
第21頁:第三部份:眉毛,不是個擺設 第22頁:第三部份:口中有異味,責在臟腑
第23頁:第三部份:口水過多,病在脾腎 第24頁:第三部份:鼻涕眼淚多了也是病
第25頁:第三部份:鼻出血,不要盲目清火 第26頁:第三部份:汗臭腳,「脾氣」大
第27頁:第三部份:手腳冰冷,不可盲目溫補 第28頁:第三部份:白帶,女人的另一位老朋友
第29頁:第三部份:遺精,不僅僅是腎虛 第30頁:第三部份:夢是身體有話要說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