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我不建議把說謊者作為交往的對象,因為這個人如果對自己和環境都不認可,他(她)恐怕也沒有什麼負責任的友情可以給周圍的人了。偶爾他(她)也許能因為謊言得到一些意外的獎勵,然而這個大環境完全不在他(她)的控制中,而且總會最後給他(她)難看。
當然這個世道中最難的還是怎樣區分謊言和真話。比如說,張鈺弄出了一個現代版的「性、錄像帶和醜聞」,究竟是紀錄片還是故事片還未定論,師奶劉曉慶就跳
出來說,我們都是嚴肅搞藝術的,從來沒聽說有什麼「潛規則」。而堂吉訶德式的英雄宋祖德,動不動就出來揭露一個匪夷所思的真相,就算現在沒人搭理他了,這
也並不證明他說的就不是事實。
不過謊言終究是瞞不住的,心理學中常有這樣的案例,一個女子受心理疾患折磨幾十年,有一天忽然對心
理醫生說出了隱瞞的真相,就此不藥而癒。與此雷同的,還有多年的逃犯承受不住壓力,通過電台主持人向警察自首。自認為有罪的信眾向神父懺悔,就如牛虻的故
事。大部分的人頂住不說,那些明知自己在說謊的,會漸漸變得焦慮或抑鬱,那些開始相信自己謊言的,就會走向精神分裂。
謊言是有毒的,在欺瞞了外人的同時,也侵蝕著自身,所以只需要時間,就可以從一個人精神變化的跡象中,判斷出他是否是一個說謊者。
而最令說謊者沮喪的是,真相也許原本並沒有什麼重要,卻因為你說謊,而對你格外重要起來。你會發現,你再花力氣圓謊,你再忍住不承認,真相始終在那裡,你越告訴自己不在乎它,它越睜大著眼睛,死死地瞪著你。
延伸閱讀
對「表演型人格」的通俗理解
表演型人格也稱表演型人格障礙。此型人格障礙以人格的過分感情化、以誇張言行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及人格不成熟為主要特徵。
比如有人會將所有的精力花在外表上,喜歡在人前賣弄,重視別人的評價,渴望別人的表揚。同時,這類人也有焦慮傾向和強烈的不安全感。說話喜歡誇大其詞,摻雜幻想情節,經常缺乏具體的真實細節,令人難以核對。
關於人性真相的心理解析
謊言是有毒的,在欺瞞了外人的同時,也侵蝕著自身,
所以只需要時間,就可以從一個人精神變化的跡象中,
判斷出他是否是一個說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