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人名:
布萊德·皮特、茱莉、安妮絲頓
心理學名詞:
進化論人格
一對夫婦是否一定要生孩子,其實無關人類這個物種延續的責任。恐龍滅絕了,那一定不是玩丁克玩的,無關兒女成群的自豪感。家禽家畜最滿足,生到它們不想
生,子孫塞滿了超市的冷櫃和我們的冰箱,我看它們也不見得驕傲。也無關艾裡克森所講的,人到中年培養下一代的渴望。這種人格發展和完善,是基於心靈上對所
有後輩的關愛,茱莉已經領養了一兒一女,又何必再急著造人。
新歡茱莉果然能生會養,背叛舊愛的布萊德·皮特,終於找到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他居然因此洗脫了一身惡名,保住好男人的形象了。他向「爸爸」這個稱謂前進了一小步,可歎人類就此朝恐龍時代退後了一大步。
心理學歷史中,有一種生物學流派擁抱了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人格理論。理論聲稱,男人會本能地選擇繁殖能力強的女人,這是因為受到種族延續的程序指令。從恐龍到蟑螂,每一物種都被植入了這種繁殖信息,個個以傳宗接代為大事,以不斷繁殖為目標,它們身不由己。
帥哥皮特也身不由己。他另覓新歡的苦衷是,安妮絲頓不願意生孩子,而茱莉如今一胞雙胎。理由擲地有聲啊。最可怕的是,全世界的公眾就這個理由,達成了對皮特的一致諒解。
不得不服了這種進化論,一定是有一種力量,冥冥中操縱著每個男人的基因。要不然怎麼現代造夢工廠的好萊塢,居然與古代東方封建社會不謀而合。要知道東方
西方的文化差異何其大,相互理解又何其不易。想當年榮格傾慕東方文化,研究了一生也一知半解。萬萬沒想到,在這個問題上,古今中外世界大同了。
大家共識,無後為大,而這竟然是一個理智和感情都被架空的結論。
一對夫婦是否一定要生孩子,其實無關人類這個物種延續的責任。恐龍滅絕了,那一定不是玩丁克玩的,無關兒女成群的自豪感。家禽家畜最滿足,生到它們不想
生,子孫塞滿了超市的冷櫃和我們的冰箱,我看它們也不見得驕傲。也無關艾裡克森所講的,人到中年培養下一代的渴望。這種人格發展和完善,是基於心靈上對所
有後輩的關愛,茱莉已經領養了一兒一女,又何必再急著造人。
如果說,在和蟑螂一樣的繁殖基因以外,還有一些什麼特別屬於人類的動機在作怪的話,那恐怕就是佔有慾了。要生自己的孩子,那是屬於自己的骨肉。所以,安妮絲頓和皮特努力了4年,一旦流產,皮特就棄她而去,領養計劃一概告吹。
孩子是誰?他們來自和我們一樣的地方,他們不屬於任何人,只屬於他們自己。否則,人類的法律完全可以把孩子列為私有財產,不用發給他們身份證。民主也不用再鼓吹人人平等。
可惜很多父母並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努力生下他們的結果,是試圖控制他們的思想,侵佔他們的生活,平白給他們帶來很多心靈的痛苦。這真的遠不如蟑螂的父母來得豁達。
說到人類在本能的繁殖指令下,對生孩子僅僅就生出了這麼一點理解,我們不免要談到最基本的達爾文進化論。我們會發現從恐龍一路走來,生物進化得風風火火,然而自從人猿直立行走以後,人類就是這麼一副老樣子,絲毫也不見要進化成另一種智慧生物的樣子。
從另一種角度來講,人類的進化就要開始靠自己的精神建設了,人類文明確實是在不斷進步的。遵從愛還是本能,關乎進化或者退化。
真如布萊德·皮特所言,他對安妮絲頓是真愛,生育問題就不應該是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安妮絲頓和母親的交惡,就是她的母親對她的佔有慾造成的。這對安妮絲頓造成的心靈傷害,很可能是安妮絲頓一直抗拒生育孩子的原因。她對於自己是否擁有給孩子幸福的能力,還沒有信心。
如果有一天,安妮絲頓快樂地生下自己的孩子,那一定是某個男人對她義無反顧的真愛,令她重新獲得了讓生命延續的安全感。可以斷定的是,這個男人,一定不會是布萊德·皮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