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娛樂界人物析
關鍵人名:
貝克·漢姆、維多利亞
心理學名詞:
自戀障礙
在自戀障礙逐漸成為主流文化的今天,大家都贊同這個邏輯,並且習慣這麼去戀愛,把別人當成夠不夠好的「物」,而只有自己是給不給愛情的「人」。愛情成為
驢子鼻子前的胡蘿蔔和頭上的鞭子,一種獎懲的工具,而且大家都儼然認為這種工具是有威力的,以自己的魅力為名,真是那喀索斯到極點了。
你愛上了一個不夠好的人,因為他的缺陷,你離開了他,這似乎是一個上演一千遍也依然合理的故事。所以當有人不這麼做時,她便被認為是別有用心的人,比如擁有帥哥貝克·漢姆的維多利亞。
當2004年,媒體先後爆料小貝與前私人助理芮貝卡、馬來西亞名模薩拉發生婚外情,所有的人都認為維多利亞一定會離開貝克·漢姆。結果,忙著搖旗吶喊的
是諸多看客,憤憤不平的也是諸多看客,維多利亞居然反過來維護小貝,兩人依然親親熱熱,不久又生下第三個兒子。大家在驚詫之餘,給維多利亞戴上了「有手
段」的桂冠。
實際上,有手段的,不是容忍了小貝的維多利亞,倒是諸多喜歡衡量自己愛的人究竟「夠不夠好」的普羅大眾們。
夠不夠好,輪得到你衡量了麼?別人愛你,就必須得把你當成升學的考官,方方面面都符合你的標準,才能獲得你的愛,稍有差池便會落榜,證書也從有到無。
這種考核很離譜,愛由一種情感,變成了一種要約。青春少女高叫一聲,我要戀愛了,言下之意不是情竇初開,而是終於夠格可以出門打獵,贏取為自己準備的免費禮品了,強盜邏輯的。
而夠不夠好的本意,是一張拼圖,這張拼圖上可能有貝克·漢姆的性感,比爾·蓋茨的財富,再加上諸如此類從平日各種渠道得來的標準。就算是真的有這樣一個
完全符合拼圖的人出現,她考察合格,轟轟烈烈去愛了,愛的也只是她自己心裡的一個虛擬設定,而別人只是一個她內心意願的外化。
被她愛的人可就冤了,努力半天,出演她安排的一個戀愛角色,卻沒有得到任何真實的愛,還在她設定的好與不好,對與不對中,手足無措,惶恐不安。
奇怪的是,在自戀障礙逐漸成為主流文化的今天,大家都贊同這個邏輯,並且習慣這麼去戀愛,把別人當成夠不夠好的「物」,而只有自己是給不給愛情的
「人」。愛情成為驢子鼻子前的胡蘿蔔和頭上的鞭子,一種獎懲的工具,而且大家都儼然認為這種工具是有威力的,以自己的魅力為名,真是那喀索斯到極點了。
維多利亞就足夠清醒,如果因為小貝的外遇,就以離婚來懲罰他,那豈不是以別人的錯誤反過來懲罰了自己?用分手來證明自己魅力帶來的痛,這實在太愚蠢了。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尊嚴的問題,尤其是面對一個有背叛行徑的丈夫,大家普遍接受的應該是那英的選擇,即使懷抱幼子,也要把孩子他爹掃地出門,這才是給廣大婦女同志長了志氣。
不過,因為這個原因分手,那就跟愛不愛離得更遠了。說到底,所謂的維權,只是內心虛弱的表現,難道你自己的價值和尊嚴,需要愛人的行為來證明或否定嗎?如果沒有妨礙,那又何來維護尊嚴之說?
《聖經》裡有個故事,亞伯拉罕依照上帝的指點上路,一路上,他懼怕別人為了霸佔他美麗的妻子而害他,所以把妻子說成是自己的妹妹。而一旦當地的國王娶了他妻子,上帝就懲罰那個國度,讓國王把妻子歸還給亞伯拉罕,並給他錢財,送他繼續前行。
那些國王自然都覺得很冤,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實情。做錯的當然是亞伯拉罕,但是上帝一味維護他,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是神選中的人。
如果愛,無論他好壞對錯與否,都將是被全心認可的,正如被神選中。就像維多利亞之於貝克·漢姆,她從不以夠不夠好來衡量小貝,她也許看起來過於精明,或
者有些犯傻,但是無論如何,她不僅牢牢地擁有著這個居性幻想對像之首的超級帥哥,更被小貝敬若神明,甚至外界不止一次地指出,小貝是越來越像維多利亞了,
像得幾乎開始娘娘腔。
2006年,小貝事業失意,維多利亞仍一如既往地支持他,這一回,大家開始覺得維多利亞高尚了。小貝的出軌
和失意,道德上評價不同,卻同樣是男人會遭遇的倒霉事,而維多利亞能做到一概視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非易事。這證明了一個道理,愛是一種修煉,絕對
有宗教的高度。而世人不知怎麼的,總錯用經濟學的模式去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