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3)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各種社會心理因素
  
  普遍認為,各種引起神經系統功能過度緊張的社會心理因素,都會成為神經 衰弱的促發因素。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居住稠密、交通擁擠、競爭激烈、失業、下崗、個人收入的懸殊等社會存在的某些不良現象,都會導致人們的精神緊張。 發生在周圍的生活事件,也會給人們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如股民對股票的漲跌若過於投入,在心理壓力太大的情況下,就會引起神經衰弱。
  
  長期的精神或心理創傷也會引起神經衰弱。如家庭糾紛、鄰里關係緊張、婚姻不幸、失戀等,會使人們精神過於緊張,心理負荷過重,從而出現神經衰弱。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神經衰弱患者發病前一年內經歷的應激事件的頻度明顯高於對照組。
  
  腦力活動強度大,學習時間過長,壓力過大,尤其在像高考等重大考試中受挫等情況,通常會造成神經負擔過重,這也成為現在學生中神經衰弱患者屢見不鮮的一個重要原因。
  
  2.易感素體因素
  
  我們都知道,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神經衰弱發病也遵循這一規律。在同樣的生活、工作環境下,為什麼有的人會患上神經衰弱,而大多數人都不會呢?這就涉及易感素體因素的問題。這種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和人格類型、年齡、性別等。
  
   神經衰弱與人的性格不無關係。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的人,多表現為多愁善感、焦慮、保守、安靜等特點,這種人往往易患神經衰弱。他們通常沒有什麼特殊的 興趣愛好,也很少有特別高興的時候。這些人信仰養生之道,對改變生活習慣很敏感,過分注意自身的感覺。巴甫洛夫認為,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屬於弱型和中間 型的人,易患神經衰弱。他們往往表現為孤僻、膽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緊張等特點。
  
  3.維持因素
  
  指患者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個體病後附加的反饋信息,使疾病形成惡性循環,久治不愈。
  
   二戰期間,曾在納粹集中營被長期拘役的倖存者們,幾乎百分之百患有焦慮、抑鬱、緊張、失眠等神經症症狀。假如一個人搬遷到一個語言不通,風俗習慣與以往 不一樣的地方,他就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反應,有些比較敏感的人會因此而產生神經衰弱。隨著工業化和都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神經衰弱的患者數目也在不斷增 加。據統計,台灣1946-1948年神經症患病率為1.2‰,15年之後上升到7.8‰,其中就包括神經衰弱患者的增加。
  
  神經衰弱的診斷標準有許多種類,世界衛生組織(WHO)有(ICD)診斷標準。西歐大多採用美國的診斷標準,即DSM—I、DSM—2、DSM—3。我國新近的診斷標準如下:
  
  A:至少具備下列四組症狀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神經衰弱。
  
  a衰弱症狀:精神疲乏、腦力遲鈍、注意力難集中、記憶困難、工作學習不能持久。
  
  b興奮症狀:工作學習、用腦均可引起興奮,回憶及聯想增多,自己控制不住,可對聲光敏感,並且語言增多。
  
  c情緒症狀:緊張、易激動、煩惱。
  
  d心理症狀:緊張性疼痛(頭痛、腰背或肢體痛),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多夢、易醒、醒後乏力),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心悸、多汗)。
  
  B:病程遷延至少3個月以上,病情常有波動。休息後減輕,工作學習緊張則加重。
  
  C:如伴有焦慮情緒往往是短暫的、輕微的,在整個病程中不佔主導地位。
  
  另外,神經衰弱在診斷時還應注意與其他疾病的鑒別,應排除疲勞綜合征、應激綜合征、軀體疼痛、藥物中毒、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心理障礙等類似疾病。
  
  神經衰弱患者在飲食方面應注意食用一些對腦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下面列出一些神經衰弱患者應當經常食用的食物,供大家參考。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1)
第3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2) 第4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3)
第5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1) 第6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2)
第7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3) 第8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4)
第9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5) 第10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6)
第11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7) 第12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1)
第13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2) 第14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3)
第15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4) 第16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5)
第17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6) 第18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1)
第19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2) 第20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3)
第21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4) 第22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1)
第23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2) 第24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3)
第25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4) 第26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5)
第27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6) 第28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1)
第29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2) 第30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3)
第31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4) 第32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5)
第33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6) 第34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1)
第35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2) 第36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3)
第37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4) 第38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5)
第39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6) 第40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7)
第41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8) 第42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1)
第43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2) 第44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3)
第45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4) 第46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5)
第47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1) 第48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49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50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3)
第51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4) 第52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1)
第53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2) 第54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3)
第55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4) 第56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5)
第57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6) 第58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1)
第59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2) 第60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3)
第61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4) 第62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1)
第63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2) 第64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3)
第65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1) 第66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2)
第67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3) 第68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1)
第69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2) 第70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3)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