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1)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社交能力訓練——被他人拒絕的人很多是因為不懂得交往的規則
  
  一位哲人說:「沒有交際能力的 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永遠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交往,是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它既可以給人帶來幸福和歡樂,也可以給人帶來煩惱和憂 傷。善於交往的人,往往能夠體會朋友遍天下的幸福,而不善交際的人,卻只能在深夜一個人品味孤獨的滋味。
  
  人際交往是一門藝術,有的人無法交到真正的朋友,並不是他心地不夠善良,也不是他不夠真誠,而只是沒有掌握一定的交際技巧。數次挫折後,他可能已經害怕被別人再次拒絕,害怕再次失望而歸。其實,人和人的關係,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全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
  
   與人交往害怕被拒絕,是人際交往中以不安全感為主要感受的一種人際交往模式。這是一種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際交往模式。具有這種內心感受的人,通常有很強 的自我保護意識。他們並不是不願意與人交往,而是擔心自己主動與人交往時,遭到別人的不理睬甚至拒絕。當他們鼓足勇氣、小心翼翼地與人接觸時,如果對方大 方熱情地回應,尚能鼓舞他繼續交往的信心,如果對方是同樣拘謹的人,他就可能揣測別人是不是討厭自己?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閉自己吧。於是,他會採取一種 妥協的處理方式,讓自己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縮,人際關係也會越來越糟糕。
  
  其實,人際交往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如果掌握了一定的人際交往規則,相信你一定能收穫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圈子。
  
  1.以誠相待
  
  自古以來,「誠」一向備受人們的崇尚,交往中能做到一個「誠」字,必能贏得真誠的回報。而那些世故圓滑的人,往往永遠都無法得到對方的真誠相待,也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朋友。
  
  2.言而有信
  
  古語云:「言必信,行必果」,做人要言而有信,不要輕易做出承諾。我們如果答應幫朋友做某一件事情,就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諾言。一個言而無信的人,到頭來不僅得不到真正的友誼,還有可能落得個眾叛親離、孤家寡人的可憐下場。
  
  3.保持距離
  
  人際關係本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上的關係,因此,在交往中要適當保持彼此心理上的距離。不分親疏地靠近對方,難免引起他人的不快。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彼此之間保持適度的距離,可以更好地維持友誼。
  
  4.自尊自愛
  
  好朋友相互贈送一些小禮物,以聯絡感情,增進友誼,這是人之常情。但假如你們僅有一面之交或交往不深,最好當面謝絕對方的好意,尤其是異性間的饋贈。收到他人的禮物,你需要保持頭腦清醒,瞭解對方的用意,如果來者不拒,可能會受制於人,使自己處於被動地位。
  
  5.平等待人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切記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一定要平等待人,盛氣凌人的人一般不討人喜歡,而動輒以恩人、救星或老大自居,則更會讓人感到反感。
  
  6.善始善終
  
  朋友之間也有發生誤會的時候,此時應設身處地地替對方多加考慮,即使錯在對方,也應豁達大度,原諒對方的過失,不必斤斤計較,更不能睚眥必報。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1)
第3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2) 第4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3)
第5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1) 第6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2)
第7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3) 第8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4)
第9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5) 第10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6)
第11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7) 第12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1)
第13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2) 第14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3)
第15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4) 第16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5)
第17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6) 第18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1)
第19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2) 第20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3)
第21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4) 第22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1)
第23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2) 第24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3)
第25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4) 第26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5)
第27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6) 第28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1)
第29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2) 第30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3)
第31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4) 第32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5)
第33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6) 第34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1)
第35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2) 第36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3)
第37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4) 第38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5)
第39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6) 第40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7)
第41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8) 第42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1)
第43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2) 第44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3)
第45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4) 第46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5)
第47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1) 第48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49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50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3)
第51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4) 第52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1)
第53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2) 第54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3)
第55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4) 第56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5)
第57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6) 第58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1)
第59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2) 第60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3)
第61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4) 第62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1)
第63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2) 第64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3)
第65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1) 第66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2)
第67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3) 第68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1)
第69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2) 第70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3)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