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有明確的意識,將工作和家分開。
告訴自己,工作和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
2.不要把工作作風帶回家。
你當然可以在家繼續工作,但請不要將工作的氣氛也同時帶回家。
3.保持家庭成員的平等。
就像在工作中必然會有領導一樣,現代家庭在解決問題、做出決策時,也需要有「一家之主」。但在溝通中,家庭成員應該彼此相互尊重。
4.懂得珍惜。
在工作中,我們所處理的主要是彼此的利益,目標是解決問題,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在家庭中,我們所處理的主要是內心的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與接受。假如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會多一分溫暖,多一分舒心。
「必須把家和工作分開。」這是工作的藝術,更是生活的藝術。
降低工作壓力的竅門
認清壓力的真面目
美國《時代》雜誌1983年6月提出,在八十年代,職業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成為美國民眾一個主要的健康問題。當時有多少美國人正在遭受著壓力的折磨呢?據估計約有2300萬,在中國,數目可能更加龐大。進入21世紀,這個數目一路飆升。
我們都知道,壓力,不管是工作壓力還是生活壓力,都會對人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很大的損害。研究發現,有50-80%的疾病都和壓力有關。壓力是一種非特定
的反映,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現。除了對身體的傷害以外,過多的工作壓力對於一個組織的影響也是非常消極的。壓力過大,就會引起工作者不滿、消極的工
作態度,繼而會出現缺勤或離職等問題。人員的快速流動不利於一個公司的長久發展,而頻繁的跳槽對於個人來說,也是弊大於利的。
壓
力無處不在,可究竟什麼是壓力呢?在許多書籍、報刊、醫學報告的有關壓力的論文或文獻中,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對「壓力」比較嚴格的定義。關於壓力,一般性的
定義主要有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於生物體的適應力與其所承受的壓力之間的關係,另一種傾向於壓力刺激的反映或其本身的建立與緩解。
心理學上認為,壓力也叫應激,加拿大著名生理學家漢斯·薛利於1936年提出,壓力是表現出某種特殊症狀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生理系統中因對刺激的反映所引發的非特定性變化所組成的。美國哈佛大學的班森博士則將壓力定義為「會使行為做連續性適應的一種狀態」。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因素都會引起人們憂鬱、煩惱等生理變化,因此嚴格地說,壓力並不是由任何單一的原因誘發的,任何刺激都有可能引發壓力。對於很多人來說,壓力主要來三個方面:工作、生活、個人性格。
在工作中,當來自環境的要求高於人所能應付的能力範圍,壓力也就隨之產生。假如一個人正處於一個需要負起重大責任的位置,但事實上他並沒有足夠的權力去
執行這些責任時,他就會感到巨大的壓力。不良的人際關係是導致工作壓力的另一重要因素。當一個人無法與團隊中的其他成員愉快相處時,會直接導致工作無法順
利進行,情緒受到影響,壓力也就隨之而來。
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會給人帶來壓力:結婚、離婚、換工作、親友去世等,都可能成為人的壓力來源。當然,假如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同時發生,也會給一個人造成壓力,比如下雨天,堵車,車子拋錨……當這些事件一連串發生時,很少有人還能心平氣和。
很多人由於自身的性格因素,也可能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壓力。比如,缺乏冒險精神的人,一旦遇上富有挑戰性的職業,就會感覺到非常重的壓力;一個缺乏自信的
人,假如聽到別人的竊竊私語,就會被不良情緒所籠罩,自然令自己處於一種壓力之下。此外,過分關注自我形象、過分自責以及男女的性別差異等,都是造成壓力
的主要因素。
給自己減壓,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