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句俗話說:「工作可以使一個人高貴,但也可能把他變成禽獸。」我們總是既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卓越的成就,又想過自在愜意的生活。可是,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結果往往是得到這個的同時,也失去了那個。
我們之所以總感覺疲憊,是因為忽略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假如你錯把謀生的工具當成人生的目標,而且太把它當成一回事,無疑會讓自己陷入不能自拔的壓力之中,把自己弄得一團亂。
「工作」與「生活」是兩回事,應該用兩種不同的態度來看待。工作上,不管你是醫生、律師、教授還是司機,你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職務」,回到繁忙的生活
中,你要演的才是「自己」。因此,每個人都要學會將工作與生活區分開來,倘若混淆界限,讓工作佔去大部分的生活時間,絕對弊大於利。只要你願意,工作是永
遠都做不完的,難道你真要把自己累死在工作崗位上?
同樣的道理,家庭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世界。本來是非工作時間,你非得把成堆的工作帶回家,好端端的休息日,你卻在家裡埋頭工作,把家人晾在一邊,如何盡到為夫為妻為父為母為子女的義務?
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談論一個話題——回歸生活,而趙先生卻不屑一顧。他認為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很少把自己留在辦公室,週末也不怎麼加班,但他卻不能
否認:他經常把工作拿回家做。每天一回到家,他便開始為尚未完成的工作發愁,如果孩子問他一些問題或者纏著讓他講故事,他就特別不耐煩,甚至忍不住要發脾
氣。晚餐之後,他總是板著面孔獨自坐在書房裡完成一些案頭的文字工作,此時的他已經疲憊不堪,工作效率自然很低,但他無法停下手中的活兒,就算腦子一片空
白,他也不願意離開電腦,去陪陪家人。久而久之,妻子對他熟視無睹,早已懶得同他嘮叨了,孩子見了他也躲得遠遠的。他開始害怕回家,因為家裡的一切都無法
使他得到放鬆和休息。漸漸地,他開始意識到,工作和工作習慣已經把自己幾乎壓垮。對著深夜裡依舊閃爍的顯示屏,他發出一聲長歎:是該回歸生活了!
一份心理學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習慣將工作帶回家的人,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他們比一般人在下班後更容易感到疲憊,情緒也變得更加暴躁。這項研究
顯示,作為一種選擇,將你的工作留在上班時間完成,可以為你提供必需的心理恢復的時間。人的工作量、壓力越大,時間越長,就越會在心理上想逃離工作。
有很多經常把工作帶回家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連續不斷地考慮工作,但效率遠不是自己期望的那樣。所以,你應當學會從工作中解脫出來,將工作和生活分開,
在下班後參與一些自己愛好的活動、運動等。有調查中報告顯示:那些自己感覺良好及白天更少感到疲乏的人,通常都樂意參加一些體育活動。
工作在左,生活在右。會生活,才能更好地工作。
你的家庭不是戰場
一名老將軍在建國前曾立下赫赫戰功,建國後,他把「戰場」轉移到了家裡。以前用的地圖、望遠鏡等物品是家裡最為引人注目的陳設,閒著的時候,老將軍就和
這些事物打交道,還時不時地對妻子兒女頤指氣使。吵不過時,就以老將軍的身份壓制他們。經常能聽到他這樣說:「這是組織的命令,我是軍人,就以軍人的標準
做事,你們是軍人的妻子和兒女,所以只有服從!服從!再服從!」
將軍的兒子是個脾氣倔強的人,從小就和父親一樣喜歡控制和影響別
人。高中畢業後,將軍堅決不讓他參加高考,而是讓他去參軍,成了一名軍人。兒子到部隊後,將軍又給他安排最低最差最累的崗位,並嚴格考核他,讓他吃盡了苦
頭。將軍這樣做的初衷是想磨煉兒子鋼鐵般的意志,結果適得其反,兒子最終恨起了老爸,最後與父親斷絕了關係。
一個好端端的家成了將軍戰場的補充和延續,他在家裡執行戰場上的規則,最終把親密的家人關係搞得一塌糊塗。
「家不是工作的延續,也不是工作的補充,」一位心理咨詢師這樣說,「家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需要特別對待。如果你工作處理得很好,千萬不要想當然以為,運用工作的那一套方法,你在家中一樣會處理得很好。如果你這樣以為,如果你這樣去做,你就會把權力規則帶回家。」
那麼,我們如何避免在家裡開闢「第二戰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