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所謂的不可知的因素會讓我們的心理和精神感到迷惘並深受挫折。雖然如此,我們的態度仍然很重要。如果我們輕易向絕
望和無助投降,就會迅速滑向沮喪的深淵。不過,如果我們選擇用一種尊重規則的態度,也就得到了這些不可知的尊重。比如說,在死亡面前,我們可以選擇放棄生
命,也可以用各種方式來體驗生活中種種神秘之處,兩種不同的態度必然帶來兩種不同的方式或結果。
如果大多數病症確實是由生活態度
和生活方式引起的,我們就必須嚴肅認真地想想這個問題了。生活方式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鍛煉身體的頻率如何,是否吸煙喝酒,休閒時間和可以支配的個人
時間有多少,對待自己的態度是漠然還是尊重。這些因素都會慢慢地削弱或者增強我們對疾病的抵抗力。
相比而言,自我感覺也是不容忽
視的。不過,如果你並不是真的愛自己,如果你感到生活毫無價值,並且經常內疚和羞愧,長此以往,這些負面念頭都會在你身上留下傷痕。身隨心動,我們的思想
和言語就像是種子,我們的健康狀況反映了我們的所思所想,就像種子發芽長成大樹,思想影響和塑造著我們的實在的身體。舉例來說,從自己對自己的健康評估
中,我們能夠得到相對準確的壽命預期,這會比多數的醫學檢查都要準確得多。一項權威調查顯示:「說自己身體狀況『差』」的人群死亡率是「說自己身體狀況
『很好』」的7倍。
和那些整日鬱鬱寡歡的病人相比,具有開朗樂觀心境的病人痊癒的可能性要高得多。當我們對疾病持悲觀、絕望態度時,體內的潛能就無法正常發揮,康復的時間可能就會遙遙無期。當我們對疾病持一種樂觀、平淡的態度時,疾病痊癒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
另外,我們是不是喜歡自己的身體,對自己身體的關注程度的大小也是影響我們心理和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可以這樣說,很少有人用愛與尊敬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的身體。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更苗條一點或者更有線條感,希望自己更高挑些或者臉上的皺紋更少。如果你問一下身邊的朋友,哪些人是真心誠意地愛自己的身體,
答案很可能是沒有。
比如,你可能不太喜歡自己的大腿。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你一直希望你的大腿更苗條或更壯實(當然這是對男性而
言),希望它更細膩、柔滑,充滿線條感。所以,每當你照鏡子時,都覺得自己的大腿粗糙而又醜陋。別太在意自己的形象,記住,你就是最好的,你的身體當然也
是最好的。只有懷著樂觀開朗的心情去接受,才是最佳的心理狀態。
力戒大喜與大悲
老子云:上善若水。幾千
年前,老子便用水的各種特點來描述聖人謙退不爭的品格,他認為,聖人努力學習水的品格,要做到「七善」,其中之一便是要做到「心善淵」,即心胸要善於保持
沉靜,不可大喜大悲,這樣就符合養生之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也曾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可見古人十分講究保持平靜的心態,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平常心是一種恬淡灑脫、氣定神閒的心態,它既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愜意,也是「竹仗芒鞋輕勝馬,一
蓑煙雨任平生」的超脫。處變不驚、不隨物悲喜的超脫人生觀,是我們在紛紜變幻的世事中所努力追求的,也是最難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