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4)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不要找借口
  
  據說,「沒有任何借口」是美國西點軍校200年來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位新生的第一個理念。它強化的是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犯了錯誤以後,為了免受譴責,多數人都會選擇欺騙手段,尤其當他們是明知故犯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罪與罰兩面性理論」的中心內容,這個論斷還揭示了逃避心理的另一方面:當你明知故犯一個錯誤時,除了編造一個敷衍他人的借口之外,有時你會給自己找出另外一個理由。
  
  瑪麗再一次沒有按時完成小組工作計劃中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任務,這一次她給自己的理由是她需要時間進入狀態。而當同事們問起她延誤的原因時,她卻對他們說自己生病了。
  
   編造借口可以博取他人的同情,一旦贏得了同情,那些工作拖拉的人們就能免受懲罰並因此自鳴得意。但是,隨著編造借口逐漸習慣成自然,撒謊的技巧漸趨熟 練,也就積習難改了。一旦一個失敗者找出一種「合理」的借口,他就會抓住不放,然後總是拿這個借口對他自己和他人解釋:為什麼他無法再做下去,為什麼他無 法成功。
  
  有一個故事,可以用來嘲笑那些擅長為自己編造借口的人:有一個人,天天到湖邊去釣魚。但不知什麼緣故,他總也釣不到大魚。釣友們譏笑他道:你闖進幼兒園裡去了吧?他滿臉通紅,卻梗著脖子講出一個讓人暈倒的理由——你們知道什麼?我家只有一口小鍋,如何能煮得下大魚!
  
  借口把絕大多數的人擋在了成功的大門之外,99%的失敗都是因為人們慣於找尋借口。所以,在追求事業成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即為:不要給自己找借口。
  
  勇於擔責才能贏得信任
  
   人們在逃避指責時,經常會含糊其辭、或者故意隱瞞關鍵問題、或者乾脆靠撒謊來逃脫批評與懲罰。比如說,工作拖沓的人多半不會輕易承認:「我的報告交得遲 是因為我不喜歡幹這個煩人的工作。」或者「我才不在乎我的延誤會不會對別人造成影響呢。」等等,相反,他們常常會找這樣的借口:「我家裡出了一些事情。」 或「我身體不舒服。」或是其他一些誇大其詞的謊言。
  
  有些時候,人們在工作時確實會受到種種客觀情況的干擾:比如信息不通、缺乏常 識、時間緊迫或者精神不夠集中等等。但是,人們已經習慣於想各種辦法來逃避自己應當承擔的那一部分責任。當然,如果你真的無辜,你應當通過事實、證據來駁 斥他人對你的指責。如果你真的有責任,就應該誠懇接受別人的批評。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有些人為了免受應得的責備,會想盡一切辦 法來掩蓋事情的真相。這些欺騙伎倆並非總能奏效,但目的卻很明顯:不過是想方設法逃避譴責與懲罰罷了。因為人人都難免犯錯,所以大多數人都是寬容的,都能 原諒別人的過失。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信譽,並且有助於完善自我。
  
  要成為一個責任的勇敢承擔著,你可以嘗試以下做法:
  
  1.選擇並嘗試一些新鮮事物
  
  多接觸一些新的環境,結識一些新朋友,嘗試一些新的工作,多參加一些新奇的戶外活動。在交往過程中,他人的新鮮觀點會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一些新的看法,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2.努力去做
  
  你可以嘗試在家裡盡情地唱歌、跳舞,雖然你的歌喉並不是太優美,你的舞姿也不是很專業,盡力了就好。
  
  3.主動接觸那些讓你害怕的人
  
  主動同他們談話,將你自己的態度以及對一些事情的看法表露出來,看他們有何反應。不用擔心自己被懷疑,要正視他們的懷疑態度,在相互交往中擺脫逃避心理的控制。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1)
第3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2) 第4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3)
第5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1) 第6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2)
第7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3) 第8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4)
第9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5) 第10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6)
第11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7) 第12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1)
第13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2) 第14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3)
第15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4) 第16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5)
第17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6) 第18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1)
第19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2) 第20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3)
第21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4) 第22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1)
第23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2) 第24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3)
第25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4) 第26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5)
第27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6) 第28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1)
第29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2) 第30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3)
第31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4) 第32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5)
第33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6) 第34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1)
第35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2) 第36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3)
第37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4) 第38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5)
第39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6) 第40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7)
第41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8) 第42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1)
第43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2) 第44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3)
第45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4) 第46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5)
第47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1) 第48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49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50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3)
第51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4) 第52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1)
第53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2) 第54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3)
第55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4) 第56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5)
第57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6) 第58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1)
第59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2) 第60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3)
第61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4) 第62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1)
第63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2) 第64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3)
第65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1) 第66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2)
第67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3) 第68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1)
第69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2) 第70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3)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