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1)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揭開羞怯的紅蓋頭
  
  解讀羞怯心理
  
  浩偉在一家機械廠做技術員,踏實肯 幹,聰明好學,精湛的技術使得廠領導對他刮目相看,幾次想提拔他,但最終因他自身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原因而作罷。到底怎麼回事呢?原來,浩偉天生就是一副 「羞答答」的模樣,用他媽媽的話說:「我家浩偉投錯了胎,上輩子肯定是個女孩子。」浩偉從小就異常害羞,家裡去了陌生人,他總是羞澀地躲在媽媽身後,到了 上學的年紀,這種狀況依然沒有任何改變。在學校裡,別的同學都玩得特別開心,唯獨他沒有好朋友,因為他跟人一說話就緊張得面紅耳赤,甚至連意思都表達不清 楚,久而久之,他刻意躲著別人,而別人也漸漸忽略了他。
  
  鑒於這種不愛交往的性格,父母讓他選擇了技工這一行,因為這樣的工作不需要和人打過多的交道。父母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浩偉的這些「毛病」一定會不治而愈。但事與願違,浩偉在工作時間大部分都在擺弄機器,極少與人交流,這種害怕與人交往的毛病竟然越來越嚴重。
  
  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同齡人都花前月下,好不浪漫,而浩偉依然過著單調的兩點一線生活,從單位到家,再從家到單位。父母漸漸有些急了,托了親朋好友給浩偉張羅著介紹女朋友。女孩倒是見了不少,但沒一個願意繼續與他交往的,因為大家都嫌他太木訥了。
  
   已近而立之年的浩偉至今仍是孤身一人,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患了什麼病,為什麼在他人看來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到了自己身上就變得那麼艱難。屢次相親不成 功,他變得越發膽怯了——不敢在公共場合講話、寫字,不敢在食堂用餐,甚至不敢去公共廁所。一種明知過分卻又無法控制的恐懼感像枷鎖一樣,緊緊地鎖住了 他。他總想克制自己的這些情緒表現,可是每次都不奏效,他生怕自己這樣下去會變成精神病,於是就越發逃避那些令人緊張的場合。
  
  其 實,浩偉的這種行為是羞怯心理在作祟。羞怯既指害羞,也指膽怯,是心理懦弱的一種表現。人們總以為這種心理特徵會隨著年齡、閱歷的不斷增長自然而然地消 失,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據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所做的調查,在抽樣調查的一萬多名成人中,約4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羞怯心理,且男女人數比例基本持平。
  
   羞澀心理會導致社交恐懼症,浩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社交恐怖症屬於一種恐懼障礙,患者通常害怕與人交往或當眾說話,因為擔心在別人面前出醜或處於尷尬的 境況,他們盡力迴避各種社交活動。社交恐怖症因害怕的具體情景不同可分為多種類型:害怕與別人對視或自認為眼睛的餘光在窺視別人而惶恐不安,稱為「對視恐 懼症」或「餘光恐懼症」;見人臉紅、害怕被別人看到而惴惴不安,稱為「赤面恐懼症」;害怕在公共場合遇見陌生或熟悉的人,稱為「對人恐懼症」;害怕與異性 相遇相處,稱為「對異性恐懼症」。
  
  不做羞答答的「美人」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傑羅姆·卡甘認為:「較之一 般的緊張與不安,人們與陌生人相處時感到的羞怯是一種更強烈的情緒。容易害羞的人往往性格內向,但性格內向的人卻未必都會害羞。」儘管如此,我們周圍還是 有許多害羞的人。卡甘還說,即使不去考慮那些拒絕承認自己害羞的人,社會中的害羞人群比例依舊達到了30%這一驚人數字。
  
  其實, 害羞是一種正常反應。對於害羞,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威廉·加德納教授說:「它是人類性情表現的一方面。」科學家們通過觀察研究對象的行為,對他們進行腦部掃 瞄以及基因測試後發現,羞怯是一種複雜的,從一定角度來說,還是有益的心理行為。調查表明,羞怯的人能體諒人,比較可靠,容易成為知心朋友,他們對愛情比 較忠誠,不會三心二意。女性朋友適度的羞怯,更能顯出溫柔和富有魅力。當然,這裡講的是「適度」,如過度羞怯,那就是一種心理障礙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1)
第3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2) 第4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3)
第5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1) 第6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2)
第7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3) 第8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4)
第9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5) 第10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6)
第11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7) 第12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1)
第13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2) 第14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3)
第15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4) 第16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5)
第17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6) 第18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1)
第19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2) 第20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3)
第21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4) 第22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1)
第23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2) 第24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3)
第25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4) 第26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5)
第27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6) 第28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1)
第29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2) 第30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3)
第31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4) 第32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5)
第33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6) 第34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1)
第35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2) 第36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3)
第37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4) 第38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5)
第39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6) 第40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7)
第41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8) 第42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1)
第43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2) 第44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3)
第45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4) 第46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5)
第47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1) 第48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49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50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3)
第51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4) 第52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1)
第53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2) 第54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3)
第55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4) 第56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5)
第57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6) 第58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1)
第59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2) 第60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3)
第61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4) 第62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1)
第63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2) 第64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3)
第65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1) 第66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2)
第67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3) 第68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1)
第69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2) 第70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3)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