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孤獨的心理空間
孤獨心理產生的根源
《聖經·創世紀》中說:「人不應該孤獨。」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說:「能夠忍受孤獨的,不是神靈,便是野獸。」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永遠孤獨,但卻有人長期孤獨。孤獨猶如一劑隱形的毒藥,可以慢慢吞噬一個原本鮮活的生命。孤獨很難擺脫,但也並非無藥可救。
孤獨是指個體感覺到社交不足或人際關係有缺陷時的一種主觀心理體驗,是一種令人痛苦的不愉快的負性情緒。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人也許能忍受諸如飢餓或壓
迫等各種痛苦,然而卻難以忍受所有痛苦中的一種,那就是孤獨。一位在宇宙飛船上工作過很長時間的宇航員也曾說過,與孤獨相比,太空艙生活的種種困難和不便
簡直算不了什麼。可見孤獨的確可怕!
孤獨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其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心理學家認為,孤獨的產生和人的性格關係密切。依據人的不同性格,心理專家將容易產生孤獨感的人分為如下12種類型:
1.立即反抗型。這類人比較容易採取利己的方式進行自我防衛,會形成攻擊性格,時間一長就會令周圍的人感到厭惡,從而走上孤獨之路。
2.情緒易變型。這類人情緒不穩定,忽而大喜,忽而大悲,喜怒無常,容易得罪朋友,最終使自己陷於孤獨。
3.不平不滿型。這類人憤世嫉俗,對什麼都看不順眼,始終扮演著受害者一樣的角色,結果不幸為孤獨所困。
4.精於計算型。這類人處處考慮個人得失,但斤斤計較難免傷了朋友之間的和氣,阻塞自己的路。
5.固執規則型。這類人不善變通,太拘泥於形式和習慣,了無生趣,基本上令人敬而遠之。
6.溺愛寵物型。這類人無法或不善於在人際關係中得到交往的滿足,只能在自養的小動物身上尋找樂趣。
7.評論家型。這類人對事物一知半解,卻喜歡妄加品評,為他人恥笑,悲劇因此而生。
8.冥想型。這類人離群索居,總是沉溺於自我封閉的思索中,覺得別人不能理解自己,孤獨感最為強烈。
9.寄生型。這類人精於世故,物慾強且不擇手段,因人不願接近而陷入孤獨。
10.獨樂型。這類人喜歡賣弄自己,為表現自己不惜傷害他人,最終引起他人的反感,陷自己於孤獨。
11.張狂型。這種人貌似看破紅塵,實則自我陶醉,與四周環境形成對立,陷入孤獨。
12.自戀型。這類人因為過於自戀而容易變得自高自大,其孤獨心理也就越強,所謂高處不勝寒。
其實,每個人都有過孤獨的體驗。只不過有些人能夠迅速融入新的集體中,孤獨心理可以及時得以消除,而有些人則一時難以適應新環境,孤獨心理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在孤獨期間,如果不加以合理調適,就有可能發展成孤獨症,給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健康而又完整的精神面貌,是在人際交往中逐步形成的,人也是通過人際交往來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和改變自己的。一
個長期被孤獨感所籠罩的人,由於精神受到壓抑,不僅會心理失衡,思想上也會產生一系列變化,以致失去事業的進取心和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
如果我們能夠對孤獨多一些正確的認識,能夠把孤獨經歷看作是個人成熟成長的機會,當孤獨襲來時,我們就不會再次陷入迷惘了。當生活環境發生變化,當我們失去往日的依靠時,應當調動自己的一切潛能去解決問題,學會堅強,學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