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力量的訓練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溫,預防和治療各種各樣的疾病。「訓練」這個詞雖然聽起來有點嚇人,但是,每天
需要做的運動量讓身心都很愉快就足夠了。勉強自己做強度大的運動,肌肉不會發達,而且勉強自己去做的事肯定不會堅持很久。所以,只要每天堅持做適度的運
動,在覺得「訓練的強度可以適當加強」的時候,稍微增加一點負荷就可以了。
如果全身的肌肉都得到均衡的鍛煉,那是最好不過了。不
過如果你想有重點地鍛煉某個部位的肌肉,我建議你鍛煉下半身的肌肉。下半身的肌肉佔全身肌肉的70%,很小的運動量就能引起強烈的肌肉幫浦反應,能夠非常
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腿之所以被稱為「第二心臟」,就是這個原因。下半身運動起來後,就能像心臟一樣將血液送往全身的細胞。
我如
果連續幾天日程排得緊,就一邊減少飯量,一邊積極鍛煉下半身,如蹲馬步或腿部屈伸運動等。這是為了運動大塊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快速排出血液中的廢棄物。
在真正訓練的時候,也都是從下半身的運動開始,最後以下半身的運動結束。因為做準備活動時,活動下半身會使全身的肌肉變暖,以便順暢地運動;運動過後,做
整理活動時,活動下半身能夠防止導致疲勞的物質的堆積。
肌肉力量的訓練,是以下半身為中心。做全身的訓練時,應從上半身的運動開始,到下半身的運動結束。這樣,則會使血液循環變好,而且不容易積蓄疲勞。
哈佛大學的李博士,以11,000人為對像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內容是該大學的畢業生都在做些什麼樣的運動。調查結果表明,運動量大的人因腦中風臥病在
床的幾率很小,而且同樣是運動,有的運動對健康產生的效果明顯,有的卻不怎麼明顯。如打保齡球和做家務的效果就相對要差,而散步、跳舞、騎自行車等,明顯
效果要好。
散步、跳舞、騎自行車都是以腿部為主角的有氧運動。由此我們更可推斷出,下半身的強化程度能夠左右全身的健康狀況。
帕凡巴伽同是哈佛大學的博士,對16,936名畢業的男生的運動量做了調查。最後,他花了10年以上的時間進行調查的分析結果表明,通過運動每週消耗2000千卡熱量的人死亡率低,而其他的人死亡率相對要高。一周消耗2000千卡,每天就需要消耗大約300千卡。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21世紀國民健康增進運動」中把「一日步行一萬步以上」作為標準。步行一萬步,大約消耗300千卡的熱量。
步行約10分鐘,大概能走1000步。所以,要想走一萬步的話,必須走上100分鐘。在日常生活當中,30多歲的人每天大約走8000步,60多歲的人
每天也大約能走7000步。我們只需要把不足的補上就行了。如果是70歲以上高齡的人,每天不需要走一萬步。厚生勞動省認為70歲以上的男性適合每天走
6700步,女性走5900步。只比平時多走1300步就能達到目標。高齡者要走1300步,換算成時間大約是15分鐘,距離是650~800米。這個距
離應該能夠輕鬆愉快地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