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體質的不同而對症下藥的中醫「隨症療法」
我們的眼睛有兩隻、耳朵也有兩隻、嘴卻只有一張,眼睛和耳朵是接受信息的器官,而嘴是發送信息的器官,所以是否可以說,我們應該多聽多看、注意收集情報,這些通常比說更為重要呢?
中醫診斷的基本是「望、聞、問、切」。「望」就是在患者踏入診斷室後,觀察他的走路方式、面色、以及舌頭的狀態等等;「聞」是指聽取患者聲音的狀況、咳
嗽的類型、呼吸的速度等患者發出的信號;「問」是詢問其症狀、既往病歷、生活習慣等;「切」是觸診,觸摸患者身體,診斷其狀態和反應。
通過「望、聞、問、切」這一系列過程,醫生瞭解了患者身體狀況,開出與之病情相對應的中藥藥方。即使是同樣的症狀,也會根據患者體質的不同,而開出不同的藥方。不像西醫那樣,對病不對人,咳嗽都開鎮咳藥,頭痛都開止疼片,只是根據患者的症狀開藥方。
比如,有兩名女性均因為更年期障礙而煩惱,症狀都是更年期障礙所特有的症狀,肩酸、頭痛、目眩、面色潮紅、心悸、氣喘等。但是,我並沒有因此給她們開同
樣的中藥。其中膚色白皙比較豐滿,而且腹部也很柔軟沒有什麼體力的人,我給開了當歸芍葯散。另外一個體格健壯、易便秘,還有點高血壓的人,我給開了桃核承
氣湯。
當歸芍葯散含有利水和化淤血(促進血液循環)的成分。「膚色白皙比較豐滿,而且腹部也很柔軟沒有什麼體力」的人,是由於體內水分蓄積,造成血液循環不良,當歸芍葯散起到了排出水分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另一個「體格健壯易便秘,有點高血壓」的人,也同樣有淤血,但是這種類型的人面色潮紅的傾向嚴重,桃核承氣湯不僅能促進其血液循環,還能散熱消炎。
雖說如此,也不一定是更年期障礙都要服用這兩種藥。如果看到患者出現更年期障礙的症狀,就機械地開出藥方,不是當歸芍葯散,就是核桃承氣湯,那麼藥的成
分在某些人身上可能會很有效,但是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些藥也許非但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還有可能會使症狀惡化。可是,西醫裡並沒有把人的體質分成陰性(怕
冷)和陽性(怕熱),所以開藥方的時候,都只是將病名和藥機械地對應起來。
有的人在盛夏吃滾燙的拉麵,臉上也是一片清爽,不出一
滴汗,而有的人則是常常汗流浹背。到了春天,花粉開始肆虐,有的人為花粉症而煩惱不已,控制外出,而有的人則毫不在意地依然在街上逛蕩。同樣的體驗、同樣
的季節、同樣的土地,每個人的感受卻全然不同,就像每個人的臉長得不同一樣,每個人的體質也是不同的,所以感受不同也是理所當然的。我在下一節中會講述中
醫將人的體質分為「陰」和「陽」兩種。
「望聞問切」可以說是為了掌握患者的體質以及目前的身體狀況而存在的。弄清楚患者的體質和身體狀況,就能導出「證」。所謂「證」,是訂立治療方針的「目標」與「證據」。如果能正確地判斷「證」,以此為基礎制定治療方法,這叫隨證療法。
找到了「證」,就能訂立治療方針,所以定不定病名都無所謂了。治療的目的不是確定病名,而是弄清楚具體的症狀,依據患者的情況開出適合患者體質的藥,指導患者改善生活,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健康。所以,治病的第一步不是「確定病名」,而是弄清楚「證」。
但是,有的時候,很難確定「證」,所以不知道應該開什麼藥。這時可以讓患者去舔一下藥,如果覺得「好吃」,就把藥開給他,實際上這種方法確實很奏效。持
續治療一段時間後,患者一旦覺得「症狀有所改善,差不多該停藥了」,他們可能會對醫生反映說,「這些藥以前覺得好吃,現在不知道為什麼和以前不一樣了,總
覺得變得難吃了。」這是因為身體通過味覺能夠找到自己需要的,對自己有好處的東西,人的身體真的是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