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卻是「一切正常」,可是身體狀況沒有好轉反而惡化,於是又去別的醫院檢查,檢查結果依舊是「一切正常」。明明是覺得身體不對勁兒,卻得出這樣的結果,總覺得檢查結果有問題,於是再換到另一家醫院……
對西醫來說,身體不適是最難對付的病症了。因為事實上,身體不適和引起人體發病的「寒」,在西醫裡都沒有被當成病來對待。
醫生的職責並不只是「寫個病名」那麼簡單,而是應該查清病因並且予以消除,使患者的身心恢復健康。但是,在當今的醫療現場,我們卻看到許多醫生好像都在為「寫病名」而拚命工作,對於患者的病情狀態和苦心傾訴置若罔聞,他們只把注意力放在了檢查數據上。
有一天早晨,當時在東京醫科大學上學的大女兒給家裡打來了電話,告訴我「肚子疼得厲害,還吐了」。我一聽就立刻懷疑是某種食物中毒,問她前一天都吃什麼
東西了,她說「吃了牡蠣」。我更確認了自己的判斷,「哦,原來如此」。我便聯繫了東京的急救中心,安排將女兒送到其就讀的醫大,才鬆了一口氣。
但是,為女兒診治的醫生卻拿出這樣的診斷報告:「腹痛,可能是大腸炎引起的;照了X光後,發現也可能是腸梗堵;伴有腰痛,有胰腺炎的可能,有必要檢查一下是否患卵巢炎症等婦科疾病;白血球增多,已經引發炎症。」
診斷報告上羅列著許多引起嘔吐和腹痛的疾病名稱,但就是不見「食物中毒」一詞。雖然做了各種各樣的檢查,但是最重要的「問診」卻被忽視了。後來我與該醫
生通了電話,進行了一番交談,診斷結果最後還是確定為「食物中毒」。放下心來的女兒打了點滴之後,第二天就康復出院了。這件事讓今年就要當上醫師的女兒親
身體驗到了現代醫學的弱點。
只重視檢查的數值,單憑檢查結果定病名,然後機械地將症狀和藥組合在一起,用這樣的治療方法,多數都無法對疾病進行根本性的治療。而且,藥或多或少都會有副作用,一個症狀治好了,所服藥的副作用又會引發其他的症狀,結果就可能導致要吃的藥越來越多。
例如,為了治療哮喘,假設要開支氣管擴張劑、祛痰劑、消炎劑和類固醇。若長期服用,由於類固醇的副作用,會引發糖尿病;為了抑制糖尿病的症狀,又開了治
療糖尿病的藥,同樣會出現副作用,又引發了胃潰瘍;接著就又要吃胃藥,引發了骨質疏鬆,於是又吃維他命D……。就這樣,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起了連鎖反
應。所以,藥物雖然能治療特定的症狀,但結果卻又會引發其他的症狀。
因為例子中提到了類固醇,所以順帶介紹一下這種藥。以特異性
過敏、疑難雜症的治療而著稱的藥劑類固醇,可謂是醫學界裡的「傳家之寶」。發生交通事故大出血,陷入瀕死狀態的患者,打了類固醇的點滴後,都有可能舒緩過
來;哮喘嚴重發作,面色青紫的患者,注入類固醇後,也可戲劇性地變好。但是類固醇即是「傳家之寶」,又是一把「雙刃劍」。一開始,它會有非常神奇的治療效
果,但是持續服用後,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副作用,如浮腫、紫斑、多毛、脫毛、瘙癢、出汗異常、色素沉澱、體重增加、嘔吐、頭痛、失眠、關節痛、容易疲勞等
等。
類固醇多用於治療諸如貝卻敵症候群、再生不良性貧血、克隆病等多種原因不明的疑難病。但是,這些病既然是病因不明,又如何能
夠治療呢?科學就是對所有的現象都應究其原因,而一向把中醫和東方醫學看成是「非科學」的現代醫學,卻在不瞭解病因的情況下,讓患者輕易地、長期地服用類
固醇這種藥性強烈的藥,對此,我心裡抱有一絲疑問。
無法查明病因就下手治療,這不是根本的治療,只能稱其為「對症療法」,這種療法並不能從根本上治癒疾病。這種治標不治本的療法的廣泛應用,象徵性地反映了現代醫學的實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