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涉及到機能的下降、體能和形態的變化、體內激素水平降低、體內的毒素積累增加、體內理化指
標的變化、細胞受損、基因端粒體變短,甚至癌變。而實際上,我們能「感覺」到的衰老或者說衰老的實際發生,其實就是器官組織機能的明顯變化,而當器官機能
之外的其他因素也存在各種變化時,並不就是衰老也已經發生,例如,體內毒素的增加和積累,只有當使大量細胞受損,積累到一定程度,影響到機能時,才表現為
衰老;而很少一部分的細胞受損,只要在正常範圍內,也不會表現為器官組織功能的降低,因為細胞的不斷受損、壞死、更新,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環節。還有體
能的下降以及激素分泌水平的波動,只有到一定程度,才表現為機能的降低,也就是說目前的一些衰老理論:磨損和傷害理論、自由基理論、基因理論、神經內分泌
理論、細胞突變理論、染色體理論、端粒理論等等,都是衰老的中間環節和某個方面,只有當身體的使用和磨損,使這些「環節的變化」影響到機能、並使機能發生
實際變化時,衰老才會實際發生。
因此,身體器官組織機能的變化,才是衡量人體衰老及衰老速度的主體健康元素(而不是疾病),即衰老最終都表現為器官組織機能的下降,人的健康狀態是由機能的衰老速度決定的。或者說,人體健康水平的下降首先表現為身體器官機能的下降——這就是「機能」衰老理論。
生命的衰老,表現為身體機能隨著年齡變化而呈現規律性的下降,死亡最終都表現為身體某些器官組織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時的衰竭。衰老的真正含義是機體每天發生的變化,「新生命」健康理論的關鍵就是對身體機能的「任何微小變化」保持高度警惕。
衡量衰老的是機能的變化,衡量機能變化的是衰老速度。
衰老速度的快慢並不取決於年齡的大小,而取決於身體機能的實際變化程度。
也就是說,人的真年齡是由其身體各個組織器官的機能狀況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