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健康依賴「醫療」,我們在「疾病」的漩渦裡根本出不來
社會健康體系的惡性循環正是醫療體系的生存之道
醫院成為一種不斷「大豐收」的「守株待兔」者
健康理念的錯誤使現代醫療得以生存得更好的根源
一方面,目前的健康模式已經不適應人類健康的需求,甚至成為人類健康的直接元兇,另一方面,目前的社會健康體系卻非常適合「感性健康時代的生存」,要其退出歷史舞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上所有的八個方面的分析都充分說明了目前的健康觀念,為人類提供了充分的健康錯誤積累的條件和土壤。而且九大趨勢都越來越嚴重、大有不可阻擋之勢,使感性健康時代成為名副其實的疾病時代,而各種疾病的不斷暴發,就使得人類更離不開醫院,離不開醫療,離不開醫生。
這正是感性健康時代的生存之道。
首先,目前的健康體系導致人類的健康教育處於真空地帶,人類的健康實際上處於「三不管」的邊緣地帶,人類的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為疾病的發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由於感性健康時代的標準是「不致病」、「憑感覺」,使得很多與健康密切相關的「因素」被邊緣化了,也使得感性健康時代的健康體系極不完善,漏洞百出。
人類的健康大環境是各行業的「安全體系」,即無論是什麼行業只要「不致病」「不出事故」就是合法的,無論是環境、食品、工業、服務業、信息業都是如此。
而目前所謂的「安全」就是只對你負責「短時間內只要不致病」。至於這種外表看似安全的健康「因素」裡邊、所包含的「長期不健康因素」的刺激,致使你在10年或30年後得了不治之症,也屬於「安全」的範疇。
換句話說,感性健康時代是「先讓你得病,又給你治病」的時代。因此,這樣不斷延續的結果,就是各種疾病越來越多,而醫療也越來越發達、越強大,人類也越離不開「醫療」模式。因此,感性健康時代決不會輕易退出歷史舞台,
有一天,當數字健康時代來臨的時候,還會和數字健康時代「爭」客戶,這是必然的。
但是,由於「醫療」和「健康」自身的矛盾將愈演愈烈,也會加快其自身的滅亡。
畢竟,感性健康時代已完成其歷史使命,該是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