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憑感覺的「動物級」生活方式
——不知道、大約、大概、差不多、沒關係、可能、憑感覺,是這個時代人們對身體健康和生命最常用的詞彙;
——對身體的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工作狀況、各種指數、衰老程度、發展趨勢……不知道、不清楚,天經地義;
——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困了睡覺,憑感覺生存是老祖宗傳下來的;
——基本沒時間運動,運動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
——想吃什麼就吃,只要喜歡,或者有什麼吃什麼!精心炮製的方便食品流行;
——不但醫生多,而且人人都是「醫生」,頭疼腦熱,人人都知道買藥吃,尤其是吃抗生素!
這都是感性健康時代,健康憑「感覺」的生活方式!
還有:
——對於周圍的環境以及環境對身體的影響甚至傷害不清楚、不知道;
——對於飲食、營養、攝入多少農藥殘留物、添加劑甚至致癌物不清楚、不知道;
——對於各種行為習慣對於身體造成的影響不清楚、不知道,「差不多」、「可能」是他們對身體影響的最多瞭解;
——終生與疾病為伴,在活著的70多年中,平均每人去醫院就診超過120次,平均吃過10000個藥片,打過60次點滴;
——如果說有人非常清楚自己的身體,那他肯定是「病人」,尤其是慢性病人。而且病得越重,知道的越清楚。這就是所謂「久病成良醫」。
——對於性生活,人們在「黑暗」中摸索了幾千年,今天仍然在重複同樣的方式:每個人憑著自己的感覺和經驗去做!沒有任何改變。
社會性的「感性」錯誤造成各種污染越來越嚴重,造成健康環境的日益惡化:
——都知道水污染很嚴重,不能再污染了。但究竟多嚴重,對人類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還是不知道!不清楚!因此污染還會越來越嚴重!
——都知道空氣污染很厲害!不能再污染了!但究竟對人類會造成多大災難,沒人明白!因此,還會繼續!
——科學家預測到本世紀末,全球溫度將提高超過5攝氏度,沒人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所有這一切,就是感性健康時代的典型的感性生活方式。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發明出了很多神奇的事物,但對於生命的粗糙、無知和麻木,從來沒有改變過,如果說有些人也有些所謂「保養保健」行動。但對於受到長期虐待和摧殘的生命來說,實在微不足道。
1989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著名的「21世紀健康新標準」,也是一種模糊的描述和感覺,難道它可以指導人類的健康嗎?
一些看起來非常精神的人,突然檢查出身患癌症,而且是晚期,不多久就死去了,如眾所周知的梅艷芳;
一些感覺不太好的人,去檢查發現是虛驚一場,沒事!「白花了檢查費」,你肯定也遇到過;
還有一個常見的現象是:那些身體從來不得病,和周圍的人比其健康、活力、心態都要好得多,但是,這樣的人往往一得病就迅速走向死亡,如麥當勞、愛立信的總裁。
很顯然,我們的感覺「粗糙了些」!
而這就是感性健康時代的一幅完整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