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追求健康,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
要追求全家人的健康,就要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包括多吃「好油」、少吃「壞油」;攝取優質蛋白質和澱粉;戒掉吃壞零食的習慣;適時補充天然維生素;盡量吃有機無毒的蔬菜等。唯有建立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並確實去做,才能解除一代不如一代的魔咒。
解除一代不如一代的魔咒
近60年來,每一代人的體力、耐力與靈敏度,都呈明顯下滑現象。造成這種「一代不如一代」情況的因素很多,除了前面已提過的環境污染、農藥與化肥、人工
添加物的大量使用、飲食偏差、運動缺乏、作息紊亂和藥物濫用等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現代婦女的身體健康比以前的人差。在懷孕階段,母體庫存的營養就不像從
前那麼充足,母親也經常會吃到一些污染的食物,包括藥物與毒物,所以嬰兒從胚胎期開始,就處在一個比較不利的環境中。
吃得多未必吃得好
當然,以前的物質生活條件沒有現在富裕,吃的量也比現在少,有時連雞蛋都是奢侈的享受。但要知道,從前的人儘管營養不良或不足,但她們吃下肚的,卻都是
貨真價實,沒有農藥、化肥或任何人工添加物的食物,那些東西的營養成分,可是多倍於我們現在吃的。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代婦女的飲食營養不能說比較充
足,反而是比較缺乏。大多數人都誤解了所謂的「營養不良」的意義。其實現代人營養不良的情況比以前更嚴重。例如,現在一般蔬菜裡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特殊
植物營養素含量,只有有機蔬菜的1/2~2/3左右,而現代人的蔬菜已經吃得夠少了,裡面的營養素也少得可憐,兩者相乘之下,總量更是少之又少。現在的肉
類也有很多抗生素、生長激素與人工雌激素的問題,吃了弊多於利。現代飲食值得驕傲的只有熱量,但人們已普遍熱量超標,澱粉和糖類吃得太多,礦物質和維生素
等重要的物質卻相當缺乏。
母體營養不足對下一代的影響
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就觀察到,患有自閉症和多動症
的兒童比例有越來越高的趨勢,而且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父母,生下這類小孩的比例也越高,反而是一些勞動者生下這類小孩的比例很低。20幾年前的我,尚不知
答案為何,至今仍有很多西醫也不知原因何在,其實問題出在,越是高社會經濟地位的父母,他們吃的飲食越精緻、污染越嚴重、運動量越缺乏、生活形態越偏離正
常軌道且接觸到現代科技的機會越多,所以精子與卵子的品質越差,母體提供的環境也越不利於胎兒。這是多方面的綜合影響,必須全方位調理,但是飲食的改善是
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
飲食的改善要從小扎根
現代農作物的耕作方式使土壤養分大量流失,為了補充流失掉
的養分,又添加了化學肥料,使得食物裡的營養成分越來越貧瘠,毒素也一代一代越來越多:殺蟲劑、戴奧辛、多氯聯苯和重金屬,污染物實在太嚴重了,加上運動
量也少,這樣的結果,導致人們的健康一代不如一代。全世界的情況都差不多,只要社會的文化、經濟持續進展,不重視環保與健康,就會朝著這個方向走。
丹麥科學家史考克巴克(NielsSkakkeback)在1992年時首度披露,全球男性精子數量過去50年來已減少了一半,從1940年的每毫升
11300萬隻,下降到1991年的6600萬隻。法國科學家也發現,巴黎男性的精子數量過去23年以每年2%的速率在遞減。到了2003年,已有15%
的男性精子數量低於2000萬隻,而這已是能否受孕的最低標準。
保守估計,如果男性的精子數量以每年1%的速率遞減,那不就意味
著人類會在100年內自動滅亡了嗎?所以,這個問題引起了國際性的關注。哈佛大學已證實精子減少的罪魁禍首是環境毒素,研究結果發表在2003年《流行病
學》雜誌上。英國科學家ShivaDindyal於2004年總結,塑料、西藥DES(己烯雌酚)、DDT、戴奧辛、多氯聯苯、人工雌激素和放射線等,都
是毒殺精子的元兇。
精子是人類傳宗接代的工具,對環境毒素最敏感,最能反映出我們人類今天所處的環境乾不乾淨。精子的問題,只是冰山的一角。面臨這樣的人類危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要盡全力將它扭轉回來。
以下,我們將介紹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健康知識和觀念,我認為,不只是成年人必須知道,我們更需要往下扎根,讓下一代培養正確的觀念,如此才能解除「一代不如一代」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