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好油有訣竅
辨別好油的第一個步驟是讀商標,但廠商有沒有誠實標示,我們就無從得知了。市售的很多植物油不是經過精製,就是由化學溶劑萃取,所以標榜可耐高溫炒炸。你可以參考表4-1(第49頁)各種油脂冒煙點,未精製的許多植物性油脂其實不適合高溫烹調。
辨別好油的第二個步驟是聞味道。通常初搾未精製的植物油,應保持原始濃郁的特殊風味,例如,橄欖油的橄欖清香,花生油的花生味,芝麻油的芝麻香,椰子油
的椰子香,玉米油的玉米香。但是你實踐時會發現,很多油脂的味道不見了或變淡了,這是因為精製後把油脂加溫到240~270℃、30~60分鐘,再加上特
殊方法除色除味,所以大豆油的味道聞起來和玉米油、菜子油、葵花油、椰子油、棕櫚油,甚至橄欖油的味道沒有什麼差別。另外,種子或堅果類在初搾之前通常要
先煮熟或烘培,若烘培過度,通常會有焦味,這樣也不太好。
辨別好油的第三個步驟是看色澤。初搾的植物油由於原始果實的色素和營養
素會殘留在搾出的油裡,所以會有獨特的顏色。同樣是橄欖油,但不同產地或不同品種的橄欖搾出的油顏色會不一樣。品質純正的苦茶油、橄欖油、芝麻油和花生油
色澤可能比較深,而且有稍微的混濁感。但是,如果太混濁又不對了,因為橄欖初搾後的殘渣再煮沸或用化學溶劑萃取的話,顏色就會很混濁,這種橄欖油通常在歐
美會清楚標示為pomace(油渣),在國內,就不一定會標示。通常我辨別的標準是,只要沒有標示是extravirginoliveoil或
virginoliveoil(初搾優質橄欖油),我就把它視為pomace。同一個廠牌,通常pomace的售價只有
extravirginoliveoil的一半。
辨別好油的第四個步驟是冷藏。這只適用於某些初搾的植物油,如橄欖油。初搾的橄
欖油,當橄欖被搾出油的時候,也順便把其他一些成分一起壓搾出來,所以含有水分、葉綠素、維生素、礦物質、橄欖多酚,以及其他種種所謂的「雜質」。把這種
橄欖油放進冰箱冷藏,半小時後就會出現霧狀或塊狀的凝固體,甚至整瓶油都由深綠色的液體凝固成淺綠色且有白色顆粒的固體。不要擔心,這種凝固現象,正是優
質橄欖油的特點,你大可放心食用,非常有益健康。如果橄欖油冷藏後不結成塊狀,你可就要擔心了,因為它可能被精製過了。所以,有雜質的油反而是好油,太精
純的反而不好,這一點看法,可能要與許多家庭主婦的看法不同了。好油裡面的雜質,是它不耐保存、容易變質的主要原因,所以初搾植物油都要用深色玻璃瓶或鐵
桶來裝,以免照射到光線發生變質,買回家以後最好也要放進冰箱保存,盡量不要放在高溫的爐台邊。
陳博士聊天室食品標示暗藏玄機食
品的標示可說暗藏玄機,因為生產者必須不違背法規,又要顧及民眾的喜好(高溫炒炸、保存期限要久、顏色鮮美),所以,基本上廠商不會告訴你油脂是否經過化
學溶劑萃取、是否經過漂白、是否經過高溫精製、是否為殘渣再提煉出油脂、是否經過氫化、含反式脂肪酸的比例有多少、是否為基因改造大豆製成、是否含有農藥
或重金屬,以及是否含防腐劑等。但是廠商會驕傲地在瓶罐上標明:本品耐高溫炒炸、不易變質、滴滴精純、低油煙、由意大利進口(但不是原裝進口,是進口後經
過再處理的),吹捧該油對健康有益的成分(但比例有多少、信息正確與否無人深究)。所以如果你有心探究,你會發現超市與商場裡的油脂危機四伏,絕大多數購
物者都被蒙在鼓裡,真正瞭解內情的人少之又少。我曾在比較高檔的百貨公司的超市,看到不錯的原裝進口食用油,但售價都偏高,這是因為關稅與利潤結構的緣
故。我在這裡要呼籲廠商,不要再用廉價或粗糙的方法制油,更不要迷信現代化制油工業的那一套,而要在每個制油步驟與環節都顧慮到對人體是否健康。最起碼的
要求,應該在商標上,清楚標示這瓶油是由哪些油混合而成,比例各為多少,是否精製,是否氫化,用什麼方法製成及冒煙點為幾度。我希望全國的民眾,包括醫護
人員與食品加工業者,都能共同關心這個問題。食品生產者若能拋開成見,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來瞭解本書中的觀點,民眾只要瞭解真相,就會去購買這樣的產品。現
在是因為「好油」太少,人們又缺乏認知的緣故,才沒辦法普及。否則,想吃得營養又健康的人很多,只要大家都能認清吃「好油」的重要性,真正用心製作「好
油」的廠商,一定會得到最多消費者的支持。
哪些油是「壞油」?
在美國人一般標準的飲食中,脂肪含量占總飲食的比例40%以上。而且,從我的標準來看,絕大部分都屬於「壞油」。「壞油」除了會造成肥胖的問題外,還會導致心臟病、腦卒中、過敏、自體免疫、癌症(尤其是乳癌)與糖尿病的末梢神經病變等。
那麼,到底什麼是「壞油」呢?
第一,氧化過的油。油只要經過高溫氧化後,就會產生自由基與致癌物。氧化過的油,可能是大家最瞭解的「壞油」,但卻不是最嚴重的,因為吃了大量蔬果與適度運動可以中和它的缺點。下面五種油就比較麻煩了。
第二,氫化過的油。植物油在經過氫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反式脂肪酸。據統計,美國人早餐常吃的穀類食品裡佔了23%的反式脂肪酸,餅乾含量更高,達37%。市面上許多油炸物都是用精製油和氫化油炸出來的。氫化油的氾濫,遠超乎你的想像,是現代人健康的頭號敵人。
第三,精製過的油。現代化制油工業運用高溫、高壓、漂白、除味和去膠質等方法,把油中所謂的雜質去掉,而達到精純的目的。如此一來,不但油脂的營養素消失,而且油已變質,很有可能產生反式脂肪酸與致癌物。
第四,用化學溶劑萃取的油。現代制油工業用己烷或汽油等化學溶劑浸泡種子薄片,萃取出種子中的油脂。這種工業已廣泛使用在大豆油、玉米油和菜子油等色拉油的製作過程。
第五,含有人工添加物的油。現代豬油、牛油和奶油的最大壞處不在它的飽和脂肪,也不在花生四烯酸,而在於油裡面所含的人工激素、抗生素、殺蟲劑、農藥和化肥。在陸上動物、養殖魚類和家禽類當中,這些問題都很普遍。
第六,含有環境毒素的油。由於環境污染,戴奧辛、多氯聯苯、DDT、汞、鎘和砷,都有可能囤積在所有的動物油裡面。人類一旦吃下這些油,也等於高密度地吃下這些隱形毒素。許多人喜歡補充魚油與海豹油,用意不錯,但須注意油的產地及是否有重金屬殘留。
好油與壞油綜合比較參見表5-2。
表5-2好油與壞油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