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物質在身體中的堆積並不是偶然形成的,其原因和你日常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單從其渠道來看,有80%的酸都是你吃下去的!
酸性體質每時每刻都腐蝕著我們的健康和快樂,但你要知道,酸性物質並不是從天而降的空降兵。事實上,酸性物質是堂而皇之地從正途進入你的身體裡的,你每天所吃的東西、所喝的水實際上大多帶著「酸」味。
在我們的日常食物中,其實大都可分為「酸」「鹼」兩種特質,但這絕非是從口味上來加以判斷。比如說,橘子通常比較酸,但它因為含有豐富的鉀,所以屬於典型的鹼性食物。
食物是酸還是鹼,主要是看它在進入人體發生化學反應後剩餘的殘渣來判定。當酸性食物被吸收後剩餘的殘渣為酸性,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體內酸性物質了。如果
身體內有此類物質產生,身體器官會自然地抽調鹼類物質與之中和,變成鹽類物質排出體外。如果中和的速度趕不上酸性物質的產生速度,那麼就會自然而然地造成
酸性物質在體內的堆積,使人的身體產生酸性化病變。
所以在飲食中我們要提倡酸鹼的平衡。我們來舉個例,當你在一天之內吃掉了
500g肉類食物、喝下了超過1000ml的啤酒,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比較平常的事情。如果你要做到飲食的酸鹼平衡,就必須吃掉500g的蔬菜,喝下超過
1000ml的茶水或其他鹼性水來與之中和。而這個通常的1︰1的比例還只是從化學角度上來演算的,這只能保證如此做不會產生過多的酸性物質來妨礙你的健
康。若是從醫學角度上來看,若要達到完全的酸鹼平衡並使體內保持為正常的弱鹼性環境,那麼這個酸鹼食物的攝取比例就要達到1︰4,即是說,如果你吃掉了
500g的肉類食物,喝下了1000ml的啤酒,那麼你需要吃掉2kg的蔬菜,喝下4000ml的茶水或其他鹼性水……不得不佩服你有如此大的胃囊……
所以要改善自己的酸性體質不控制自己的飲食是絕對辦不到的。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到底哪些食物屬於酸性食物,哪些食物屬於鹼性食物: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強酸性食物
乳酪、白糖、蛋黃、由白糖加工而成的西式糕點、柿子、烏魚、柴子魚等。中酸性食物
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香腸、啤酒、奶油、麵包、各類油炸食品、麵粉類食物、餅乾、糖果、花生等。弱酸性食物大米、白酒、巧克力、蛋白、章魚、泥鰍、魷魚等。弱鹼性食物
蘿蔔、蘋果、洋蔥、香蕉、菠蘿、櫻桃、桃子、豆腐、萵筍等。中鹼性食物
胡蘿蔔、大豆、蘿蔔乾、菠菜、芹菜、番茄、草莓、檸檬、橘子、杏仁、榛子、椰子、梨等。強鹼性食物
葡萄、葡萄酒、茶水、南瓜、海帶、綠藻類飲料、蝦蟹的外殼。從上表中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些好吃的,一看就讓人有食慾的幾乎都屬於酸性食物,而那些沒什麼滋味的食物卻屬於能帶給人健康的鹼性食物。
除了食物類別的酸鹼平衡要注意外,飲食的時間習慣也需要特別注意,首先就是早餐的問題。
由於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有些人為了早上能多睡那麼5分鐘就自然而然地將早餐省略掉了。他們大多認為早餐一般又吃不了什麼東西,好像吃與不吃之間沒有什麼太大的分別,事實上,這其中的分別用天壤之別來形容也毫不過分。
曾經有營養學家指出,如果將人一天的飲食按照百分比來劃分其重要程度的話,那麼早餐要占70分,午餐0分,而晚餐也只佔30分。早餐之所以要占70分,
那是因為人一天的活動能量幾乎全部由早餐所提供。從古人的飲食方式也可以看出早餐的重要性,古人一般是一日兩餐,第一餐的時間在巳時中,也就是上午十點左
右,這餐飯往往非常豐盛,為的是吃飽後能有足夠的體力進行勞作。而第二餐則在酉時,即傍晚6點左右,這時因為一天的工作已經結束,不需要耗費太多的體力,
所以吃的相對要簡單得多。古人的這種習慣再對照現代營養學的觀點,我們不難發現這其中的內在聯繫。可見,「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放在飲食上也同樣適用。
從酸性體質的問題上來看,一個人如果不吃早餐,就不能有效地提供人一天之內的有效動力,而身體要運作就只有依靠甲狀腺、副甲狀腺和下腦垂體等腺體來提供
「能源」。換句話說,不吃早餐,沒有動力,那麼就只有依靠燃燒生命來提供這種動力,而生命就像一根蠟燭,在劇烈的燃燒中,這根蠟燭還能燒多久就成了大問
題。另外一方面,由於人體內腺體的大量分泌,會造成腺體的長期亢奮,從體內產生酸性物質,造成人體的酸性化。
不吃早餐從另外一個
角度來看也加劇了體質酸性化的速度。根據一般的習慣,一個人如果不吃早餐,那麼往往會在中午大吃一頓來解饑,但從營養學上來說,午餐中的營養成分由於時間
問題,很難被人體進行有效地吸收,也就是說午餐只能解餓,卻解決不了體內缺乏動力的問題。可以說,午餐中的營養還沒被吸收就已經被排泄出去。而且如果午餐
中酸性食物太多的話,也會造成酸性物質在體內的堆積。由此可見,不吃早餐,等中午一次性解決,不但不會對人體提供動力,反而會陰差陽錯地造成酸性物質的越
積越多。
由此可見,不吃早餐對人體的酸性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除了不吃早餐的問題外,愛吃消夜也是造成人體質酸性化的一個主要原因。
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晚上都需要工作或應酬,這就形成了消夜習慣的普及化。曾有人提出「少食多餐」的概念,建議人每天應該吃4~5餐,分別為
早上8點的早餐、中午11點的午餐、下午3~4點的下午餐、晚上7點的晚餐和就寢前10點左右的消夜,提倡增加用餐的次數,卻降低用餐的食量。這種說法曾
一度受到很多人的廣泛認同,而在某些地區,這已經成為了日常的生活習慣。但這種做法從醫學上來說卻加劇了體質酸性化的問題,其原因就在於消夜的問題。
根據科學實驗,人體一般在進入晚上8點以後就漸漸進入了休息狀態,人體內的代謝速度也自然變慢,這是正常的人體現象。因此在晚上8點以後吃進的東西很難
被消化,或者說消化的速度很慢,這些食物在體內不能消化,就會產生酶變,發酸,發酵,演變為酸性物質甚至是毒素堆積在體內,傷害肝臟,危害人的健康。從表
象上來說,愛吃消夜的人往往第二天起床會感覺很疲倦,就是消夜發生酸性化的最直接表現。
另外一方面,從飲食的一般習慣來說,晚上的消夜也大多數屬於酸性食物。一些人喝酒也習慣在晚上喝,這些酸性物質在體內得不到中和和排除,對人體產生的危害難以估量。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酸毒並不是神出鬼沒的空降兵,它們都是你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地「請」到身體裡來的,尤其是飲食的結構和習慣問題造成了這些酸性殺手在體內的堆積,如果你不加以重視的話,繼續我行我素,那麼悲劇總有一天會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