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譚玲,副主任藥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北京醫院藥學部調劑室主任。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現山東大學藥學院)藥學專業。
如何科學使用OTC
當今社會,人們的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意識不斷增強,不少患者為了節約時間,減少藥費支出,自主使用非處方藥(簡稱OTC)。如能合理使用則防病治病;反之,則貽誤病情,如何才能科學使用非處方藥呢?為此,我們請衛生部北京醫院藥劑科主任譚玲談談OTC。
OTC有別於處方藥和保健品
李啟平:非處方藥與處方藥有什麼區別?
譚玲:處方藥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品。非處方藥即OTC,是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
非處方藥限於患者自行判斷的小傷小病及已經確診且不需經常調整用藥劑量的慢性疾病。非處方藥根據藥品的安全性分為甲、乙兩類,其藥品包裝上有OTC專有標示圖案,甲、乙類分別為紅、綠色橢圓形底陰文。超市裡買到的一般是乙類非處方藥,甲類OTC在藥店裡才能買到。
李啟平:OTC就沒有副作用了嗎?
譚玲:任何藥品都有毒副作用,非處方藥應用安全是相對處方藥而言的。故在使用時,既要觀察有無療效,也要防範不良反應的發生。使用非處方藥一段時間(一般為3~7天)後,症狀未見緩解或減輕,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李啟平:它與保健品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譚玲:保健品準確地說,指的是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而OTC是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
OTC琳琅滿目
李啟平:老百姓比較熟悉的OTC可能就是感冒、發燒藥了。OTC究竟能用於哪些疾病?
譚玲:日常生活中,老百姓接觸比較多的、使用相對多一些的可能是中成非處方藥,如感冒沖劑、雙黃連等。其實,OTC包括許多。西藥有利膽藥、助消化藥、
皮膚科用藥、止咳平喘祛痰藥、解熱鎮痛藥、感冒用藥、肝病輔助藥、婦科用藥、維生素和礦物質、止瀉藥、緩瀉藥、驅腸蟲藥、避孕計劃生育藥、胃腸促動力藥、
胃腸解痙藥、抗胃酸及胃黏膜保護藥、消脹藥、五官科用藥、抗過敏藥與抗眩暈藥、調節水、電解質平衡藥、鎮靜助眠藥等。
中藥有感冒類、傷食類、便秘類、暈動症類、喘病類、胃脘痛類、頭痛類、眩暈類、外科用藥、兒科用藥、骨傷用藥、止痛敗毒類、咳嗽類、中暑類、胃痞類、洩瀉類、實火證類、郁病類、虛病類等。
加大減少劑量都不行
李啟平:有人說,「我感冒時加大劑量,一次用兩包感冒沖劑,用幾次就好了」。這對嗎?應如何掌握用量?
譚玲:在使用OTC時,也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中規定的用法用量。有的人可能認為,非處方藥既然如此安全,吃多點吃少點沒啥關係。這是完全錯誤的。世界上沒有無害的藥物。OTC只是相對地說毒性小些罷了。
不要認為OTC絕對安全而隨意加大用量,以防引起不應有的副作用;也不要因為沒有執業醫師指導,心虛膽怯而用量小,達不到治療效果。
李啟平:老百姓自我治療時,OTC要用多少天?
譚玲:使用非處方藥一段時間(一般為3~7天)後,密切觀察病人症狀的緩解情況,注意療效及不良反應。如果症狀未見緩解或減輕,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久病成醫」五注意
李啟平:都說久病成醫。請您談談老百姓習慣性用藥中的常見錯誤以及如何避免?
譚玲:OTC使用的常見錯誤現象有如下幾點:
一、「老毛病」現象
某些患者憑著自我感覺不適,或個別明顯體征,自我判斷是「老毛病」,便不假思索選用過去曾用的某藥。如此這樣反覆選用某藥,將會造成一些不利因素。如:
(1)有可能因某種藥的多次反覆使用,而產生藥源性疾病。而且老毛病復發,其誘發因素並非相同,某些臨床體征並非完全一致,原來所用藥物也難以兼治新出現
的並發體征。(2)反覆長期使用某種藥極易產生耐藥性,使某藥用量要加大,但效果並不隹,毒副作用反而增強,導致病情惡化。
二、隨意增減藥物用量
有些病人用藥不能按時定量,療程不分長短,忘服、漏服、亂服現象時有發生。究其原因:有的病情稍有好轉,不適感覺明顯減輕時,就不想再用藥;有的因工作
忙或其他原因,用藥不便而忘服;有的為治病心切,急於求成而亂服,使用劑量隨意加大,或在短時間內頻繁更換品種,這種不規範用藥,尤其是抗生素類藥物,易
導致耐藥菌種增多,二重感染等,使病情複雜化,給治療帶來困難。因此,使用非處方藥,應該參照藥物說明書上的規定,嚴格掌握用量和療程,這樣才能保證用藥
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