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從出生後6~7個月開始萌出,大概2歲半~3歲之間,乳牙會全部長齊,上下各10顆,一共20顆。5~6歲左右,恆牙的第一磨牙開始萌出,接下來萌出的是中切牙。從這個階段到12歲左右,口腔內的乳牙和恆牙交互混雜。直到20歲左右,恆牙全部出齊。
幼兒期2歲左右開始,齲齒就逐漸增多,不過,大部分都發生在上門牙(切牙),很少出現在下門牙。與恆牙相比,乳牙中的有機物多於無機物,因而更容易受到酸的腐蝕。
奶瓶性齲齒有一種齲齒常見於長期使用奶瓶的孩子身上。這種早期齲齒稱為奶瓶性齲齒,其特徵為齲齒主要發生於上頜的門牙和第一乳磨牙,同時與此成為對比的
是,下頜的門牙卻很少看到齲齒。使用奶瓶時,由於是吮吸,飲料容易直接附著在牙齒表面,產生停滯。此外,幼兒使用奶瓶時還常常會長時間拖拖拉拉地邊玩邊
喝,這樣容易使肚子飽脹而引起睡意,導致唾液分泌量減少,使得附著在牙齒上面的飲料更難去除。要想預防奶瓶性齲齒,應該讓孩子從1歲左右即開始慢慢養成用
杯子喝飲料的習慣,1歲半左右時停止使用奶瓶。
兒童期被稱為六齡齒的第一磨牙從開始萌出到完全萌出為止,耗時甚久,因此,一般認為第一磨牙最容易發生齲齒。對於恆牙來說,越是剛萌出的牙齒越容易發生齲齒,同時惡化速度也極為迅速。
青少年期第二磨牙大約在12歲左右萌出,此時恆牙已基本出齊。由於牙齒在生長後兩三年內容易發生齲齒,所以,青少年期可以說已經過了齲齒的高峰期。但是從這個時期開始,逐漸出現因齲齒的發展、惡化而引起的牙齒脫落等問題。
成年後和在兒童中常見的牙冠齲齒相比,成年人的牙根齲齒更具殺傷力,甚至可能導致牙齒脫落。有調查顯示,我國82%的成年人有牙齦萎縮現象,而牙齦萎縮
正是導致根部齲齒的元兇。根部齲齒初期症狀不明顯,但後期危害大,嚴重的將直接導致牙齒脫落。根部齲齒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發病率高。牙齒根部質地柔軟,
礦物質含量低,比牙冠部更容易形成齲齒。隨著年齡的增大,根部齲齒的發生率會逐漸增加,病變也會逐漸加重。不易修復。根部齲齒出現於牙根部的側面,多呈淺
盤狀,蛀斑面積大而深度淺,不易修復。而且由於牙根部的有機物含量高,修復材料很難牢固地粘附,因此修補以後也易患繼發齲齒。危害性大。成年人的根部齲齒
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和加重的,當出現疼痛感的時候往往已經傷害到牙本質甚至深部牙髓,並引起牙髓炎了。嚴重的根部齲齒將導致牙齒脫落。毫不誇張地說,
只要你是成年人,就有可能正在受到根部齲齒的威脅。
齲齒可使老年人患肺炎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在齲齒上發現的細菌能夠進入人體
的肺部,使老年人患上可能會致命的肺炎。儘管這次研究的規模很小,但研究人員說,他們在8名病人身上找到了確鑿的證據,證明他們的肺炎是由牙病引起的。紐
約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對49名居住在一所老年公寓的病人進行了檢查,這些老年人經常去附近的一所醫院看病,這所醫院屬於肺炎高危險區。在這些老年人患上
肺炎之前,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口部細菌採樣後發現,其中28份樣本中含有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細菌。然後他們對這些老年人進行了跟蹤研究,密切觀察他們是否
會感染上肺炎。最後,有14位老人染上了肺炎,其中10位的口部細菌樣本中含有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菌。對肺部細菌的檢測顯示,有8位老人的肺部細菌
DNA與其口腔細菌DNA相吻合。研究人員認為,此結果說明齲齒是呼吸道病菌的溫床,能使生活在醫療區域中的老人患肺炎。因此,老年人應該保持牙齒和假牙
的清潔。
主要以填充補缺的方法治療淺齲、中齲、深齲的治療方法各不相同。淺齲:未形成齲洞的可塗以防齲藥物,如75%的氟化鈉甘
油糊劑或氨硝酸銀,已形成齲洞的可制備洞型後直接充填。中齲和深齲:首先判斷牙髓有無充血症狀,牙髓情況正常者,消毒窩洞,用墊底材料(如磷酸鋅黏固粉)
墊底充填;有充血病狀的,做安撫治療(如以氧化鋅丁香油黏固粉封閉齲洞),觀察1~2星期,無症狀的可去除一部分氧化鋅並做永久性充填。如有牙髓炎症狀的
就需要做牙髓治療。重度缺損時,須在牙根插入金屬釘,再於上面套上人工牙冠。牙冠通常使用金合金、金銀鈀合金等製作。充填齲洞時,可根據各種材料的不同性
能,使用銀汞合金、玻璃離子水門汀、復合樹脂等多種材料。
突然牙痛時的緊急處理一陣一陣痛時齲齒突然開始痛時,首先要徹底刷牙,
清除口中殘留的食物殘渣等。以溫水或漱口液等充分清洗口腔,然後向疼痛的齲洞中塞入清潔的脫脂棉。因齲齒導致發炎,下巴或臉頰腫脹時,可敷上冷濕布消腫。
牙齒疼痛證明齲齒刺激神經,病變已進展到牙髓。請盡快去口腔科診治。遇冷水酸痛時冷飲或冷空氣等有時會造成牙齒酸痛,這說明牙齒的牙本質受到侵蝕,引起感
覺過敏,可能患有齲齒,要採取以下處理方式:首先,把口中的冷水吐出,如果還是感覺牙齒酸痛的話,含溫水看看。另外,飯後要徹底刷牙,注意保持口腔中的清
潔。如果牙齒只是感到輕微的酸痛,表明尚在齲齒的初期階段。在沒有繼續侵蝕惡化之前,應盡早到口腔科進行治療。注意事項齲齒疼痛有時突然出現,可使用藥店
裡買來的牙痛丸等塞入齲齒中,可暫時抑制疼痛,但不會痊癒。因此出現疼痛,還是要盡快去口腔科治療。民間療法中流傳的種種止牙痛的方法,例如,棉花泡白
酒、大蒜磨碎或花椒等塞在齲齒上,這些方法雖沒有什麼危害,但也都沒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並採取防齲措施齲齒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預防也要從多方面著手。
注意調整飲食結構糖是牙齒齲壞的「禍根」,這是人所共知的,要預防齲病必須控制食糖量。同時飲食要講究粗細搭配,適當多吃些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等。對
於兒童,應注意合理的營養,尤其應多吃些含有磷、鈣、維生素類的食物,例如豆類製品、肉骨頭湯、海帶、牛奶、新鮮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對牙齒的發育、鈣化
都有很大的好處。兒童還應改掉兩餐間吃甜食的習慣,特別是睡前吃糖的習慣(對牙齒的危害最大),也不要讓幼兒含著奶頭或糖果睡覺。少吃黏性甜食,如奶糖、
蛋糕等。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做到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或使用牙線,尤其是睡前刷牙更為重要,以減少食物殘渣的存積和發酵,減少
牙菌斑的形成。對於嬰兒期的孩子,母親應在每次餵養後,將食指用清潔的紗布包好,蘸溫開水擦洗孩子的牙面,以保護新萌出的乳牙。幼兒可先由家長幫著刷牙,
以後逐漸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