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參考值:2.8~5.7mmol/L(110~220mg/dl)。
臨床意義:
增高:
動脈粥樣硬化、腎病綜合征、膽管阻塞、糖尿病、黏液性水腫、高脂血症等。
降低:
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肝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營養不良等。
甘油三酯(TG)
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所構成的酯。血脂是體內脂類物質轉運的主要形式,甘油三酯是血脂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為生物細胞提供能量。
正常參考值:0.56~1.70mmol/L(50~150mg/d1)。
臨床意義:
增高:
動脈粥樣硬化、肥胖症、嚴重糖尿病、腎病綜合征、胰腺炎、遷延性肝炎、脂肪肝、糖原累積病、高脂血症等。
降低:
甲狀腺功能亢進、肝功能嚴重低下、惡病質等。
低密度脂蛋白(LDL)
是判斷高脂血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指標,其水平增高與冠心病的發病率密切相關。控制飲食,如少吃動物內臟及油脂含量高的食品,有助於減低血中的LDL。
正常參考值:1.68~4.53mmol/L(64~174mg/d1)。
臨床意義:
增高:
心腦血管疾病(缺血性)的危險性增加,亦見於甲狀腺功能減低、腎病綜合征、肝臟疾病、糖尿病等。
降低:
營養不良、慢性貧血、骨髓瘤、急性心肌梗塞、創傷和嚴重肝病等。
高密度脂蛋白(HDL):
正常參考值:
男性0.78~1.55mmol/L(31~62mg/dl)
女性0.85~2.00(34~80mg/d1)。
臨床意義:
有的臨床工作者認為,HDL是一種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冠心病的保護因子,其含量與動脈狹窄程度呈顯著負相關,在估計心血管的危險因素中其臨床意義比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重要。
增高:
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度降低。
降低:
動脈硬化的危險度增高,常見於腦血管病、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慢性貧血、慢性肝病、吸煙者等。
血液流變學檢測
全血黏度(BV)
血黏度是指血液流動時臨近兩層平行流體層互相位移時的摩擦而形成的阻力。全血黏度是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紅細胞變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細胞流變特性的綜合表現。
正常參考值:
男性3.43~5.07
女性3.01~4.29
臨床意義
BV測定可為臨床許多疾病,特別為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的診治和預防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血流量減少,不利於組織灌流,造成組織缺血,對靜脈血栓形成有促進作用。
增高:
1冠心病、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缺血性中風、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深靜脈血栓。
2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
3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
4巨球蛋白血症、多發性骨髓瘤、高黏滯綜合征。
5休克、脫水、嚴重燒傷。
6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