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參考值:
正常尿中含少量尿膽原,稀釋試驗1:20以下為陰性反應。
臨床意義:
如果稀釋20倍以上仍為陽性,表示尿中尿膽原量增多,見於黃疸型肝炎、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黃疸、肝瘀血等;減少或缺乏見於阻塞性黃疸。
膽紅素(BIL)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
尿中出現多量膽紅素見於肝細胞性黃疸或阻塞性黃疸等。
尿澱粉酶(AMY或AMS)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
增高:
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急性膽囊炎等。
大便常規檢測(SR)
顏色
正常顏色:
正常糞便含糞膽素,所以呈黃色或棕黃色。如果糞便中含有未消化的蔬菜時,則呈綠色或菜綠色。
異常顏色:
1黑色或柏油樣便,見於上消化道出血如潰瘍病出血、食道靜脈曲張破裂、消化道腫瘤等,以及服用鐵劑、鉍劑或進食動物肝臟等。
2紅色,見於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瘡、肛裂、腸息肉、結腸癌等,以及應用撲蟯靈、酚酞、利福平、保泰松、阿司匹林等或進食番茄、西瓜等。
3果醬色,見於阿米巴痢疾、腸套疊等。
4陶土色,見於膽道完全梗阻,以及服鋇餐造影后。
5綠色,見於腸管蠕動過快,膽綠素在腸內尚未轉變為糞膽素所致,如嬰幼兒急性腹瀉等,以及糞便中混有未消化的蔬菜等。
性狀
正常性狀:
糞便外觀常為條狀或稠粥樣,便秘者可呈柱狀或羊糞狀,不混有黏液、膿血、寄生蟲體等。
異常性狀:
1水樣便,見於急性腸炎、食物中毒,以及傾倒綜合征(胃空腸吻合術後)等。嬰幼兒腹瀉常見蛋花湯樣便。
2黏液便,見於過敏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等。
3黏液膿血便,見於急慢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或直腸癌等。
4凝乳塊樣便,見於嬰兒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等。
顯微鏡檢查
正常情況:
顯微鏡檢查無紅細胞、白細胞、寄生蟲卵、結晶、細菌、真菌、原蟲等,但可見少量植物細胞、肌肉纖維等。
異常情況:
1紅細胞,見於下消化道出血、腸道炎症、腸結核、結腸腫瘤等。
2白細胞,見於腸道炎症。
3巨噬細胞,見於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等。
4腸黏膜上皮細胞,腸道炎症時增多。
5腫瘤細胞,見於乙狀結腸癌、直腸癌。
6寄生蟲卵,常見蛔蟲卵、鉤蟲卵、蟯蟲卵等。
7原蟲類,如阿米巴、滴蟲、梨形鞭毛蟲等。
8結晶,檢測到尖梭形結晶,又稱夏科雷登結晶,見於阿米巴痢疾、過敏性疾病等。
9食物殘渣,檢測出大量脂肪顆粒、肌肉纖維,見於消化不良、胰腺疾病等。
大便其他檢測
隱血試驗(OB)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
持久性隱血試驗陽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需要警惕胃腸道潰瘍和腫瘤。
膽色素檢查
正常情況:
健康人糞便內含糞膽素,昇汞試驗呈陽性反應。
臨床意義:
在膽總管阻塞時,糞便中糞膽素試驗隨著阻塞程度的不同,呈弱陽性或陰性反應,呈陰性反應時大便常呈陶土色,有助於完全阻塞性黃疸的診斷。在溶血性疾病時,糞便中糞膽原、糞膽素含量增多,大便常呈深黃色,留3天糞便作糞膽原定量檢測有助於診斷。
血脂檢測
主要是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血脂異常是指總膽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下。
總膽固醇(TC)
指血清(漿)中游離膽固醇和膽固醇酯的總量。TC含量與年齡、性別、飲食有關。一般來說,年齡越大,含量越高;女性稍低於男性,月經後超過男性;長期高脂高蛋白飲食會使TC含量上升;腦力勞動者比體力勞動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