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患了習慣性便秘又不加以治療,腸內的有害菌會增加。健康的人有益菌佔優勢,但長期持續便秘時,有益菌和有害菌的
平衡就會遭到破壞。吃了過多肉制食品,糞便中的蛋白質在腐敗菌的作用下,會產生種種毒素。這些毒素與血液一同在體內循環,會引發頭痛、肩痛、高血壓等症
狀,最可怕的是,癌症的發生率增高了。食用大量的動物性脂肪,會促使身體分泌許多膽汁,其中膽汁酸在平衡遭破壞的腸內被細菌分解之後,會變成脫氧膽酸、石
膽酸等致癌物質。致癌物質與糞便一起在大腸內停留,刺激腸壁,就有可能導致大腸癌的發生。大腸癌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在中國乃至世界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在中國
十大常見的惡性腫瘤中排名靠前。大腸癌因發生部位不同又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以往直腸癌患者相當多,但近年來結腸癌患病率卻日趨增多,其中尤以乙狀結腸癌
為甚。大腸癌多發於60~69歲年齡段的人,約佔全體患者的一半以上,其次是50~59歲。以往以男性患者為多,不過,近年來女性患者逐漸增多。早期的大
腸癌治癒率很高,因此,為了及時治療,一定要定期體檢。
大便帶血是大腸癌的主要症狀大腸癌具有進展緩慢的特徵。初期階段幾乎沒有
任何症狀,很不容易被發現。而當症狀出現時,大多已發展到一定程度了。另外,其症狀也因人而異,有些人即使已發展到相當程度,也沒有出現明顯症狀。大腸癌
最常見的症狀為大便帶血。大腸黏膜的癌症病灶和大便發生摩擦而出血,因此大便會夾雜著血液。如果腫瘤長在盲腸或升結腸等靠近小腸的部位,大便會帶黑色;如
果腫瘤長在乙狀結腸或直腸等靠近肛門的部分,通常會排出帶鮮血色的大便。這點要和痔瘡引起的出血區別開來。痔瘡引起的出血通常是血和大便分開,血會在排便
之後才一滴一滴地滴落,擦拭的紙上會沾染血滴。而大腸癌卻是血混雜在大便裡面,因此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其中的差異。不過,一般人很難辨別得那麼清楚,因
此如果有疑慮就應去醫院接受檢查。除了出血外,大腸癌還有排便方面的異常情況。如果大便沒有定時排出、排便時出現絞痛等異常狀況,則有可能是在降結腸、乙
狀結腸或直腸中有腫瘤。如果在直腸中有腫瘤,有時排便後會出現殘便感;有時也會有持續腹瀉、大便形狀變細等症狀;有時還會出現圓溜的大便,不過這種情況很
少。此外,大腸癌有時還會出現持續低燒、貧血、突然明顯消瘦、自覺胸口灼熱、腹部有硬塊、腹部膨脹感(覺得肚子脹脹的、沉重難受、阻塞不通等感覺)、部分
皮膚發黑變粗糙等症狀。特別是老年人,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時,應警惕包括大腸癌在內的消化系統癌症。
健康檢查注意這些症狀□有沒有血便?□持續出現腹瀉或便秘等症狀?□有沒有大便排不乾淨的感覺?□排便時肚子是否會痛?□大便是否變細?□肚子會脹脹硬硬的嗎?□肚子有硬塊嗎?□肚子會感到沉重不舒服嗎?□是否持續發低燒?□有貧血嗎?
簡單方便的大便潛血檢查首先進行直腸指診。醫生把食指伸進肛門,直接觸摸肛門和直腸內部進行檢查。九成的直腸癌都可通過直腸指診被發現。其次是檢查大便
的潛血反應,以瞭解大便是否混雜著血液。以往由於無法對飲食中的肉類或魚類的血液與患者本身的血液進行區分,因此都會在限制飲食後再進行檢查。但是近年來
僅對人血產生反應的免疫學檢查法已經普及,檢查時就不需要再限制飲食了。不過,這種檢查法對牙齒或胃部的出血同樣會產生反應。不過,即使患有大腸癌,也不
一定經常便血,因此有排便異常或腹部異常的人,或有其他異常症狀的人,絕不能因為大便潛血反應為陰性就放任不管了。當潛血反應為陽性,或雖然是陰性也需進
一步詳細檢查時,將進行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由於在檢查前只需洗腸,因此在門診就可進行檢查。大多數的大腸癌都發生在直腸或乙狀結腸,因此這項檢查格
外重要。鋇劑灌腸X光檢查也是很常用的一項檢查,常用在內窺鏡檢查前。而內窺鏡檢查則是對大腸癌的診斷做確認、觀察大腸整體的檢查方式。鋇劑灌腸X光檢查
的方式為:從肛門灌入空氣和造影劑(鋇),再用X光拍攝大腸的內腔。最詳盡地檢查還是利用大腸內窺鏡,從頭到尾對大腸做仔細地觀察。利用大腸內窺鏡既可當
場切除小息肉或早期的腫瘤,也可以取出少量可疑組織,進行活組織切片檢查。
早期癌症可使用內窺鏡治療大腸癌治療的基本原則是切除
病變部位。而方法則有利用內窺鏡切除,以及利用外科手術切除兩種。治療大腸癌,通常不使用化學療法。不過,近年來有的醫院嘗試對不能手術的患者,實施化學
療法和免疫療法相結合的「免疫化學療法」。另外,在直腸癌的治療上,可根據情況而採取放射線療法。放射線療法主要用於腫瘤已發展到難以實施外科手術或復發
的情況,或用來作為防止復發的輔助性療法。放射線療法對結腸癌的療效不佳,所以結腸癌的治療一般不用放射線療法。
息肉切除術大腸
的腸壁由內到外是由黏膜、黏膜下層、固有肌層、漿膜等各層所構成。癌腫停留在黏膜到黏膜下層的,稱為早期癌。從腸黏膜向腸腔內呈蘑菇狀突出的,稱為息肉。
直徑1厘米以下的息肉多半屬於良性,超過1厘米的,很可能部分或全部都是惡性腫瘤。從肛門放進內窺鏡進行檢查的時候,若發現有息肉或停留在黏膜下層極淺部
位的早期癌,有時會直接加以切除。從內窺鏡前端伸出細鋼絲圈套環,把鋼絲圈套在癌腫或息肉的突起部分,再對套環通以高周波電流進行切除。這種治療方式稱息
肉切除術。早期癌腫也有不呈蘑菇狀突起,而呈扁平狀的。碰到這種情況時,一般在腫瘤附近的黏膜下注射生理鹽水,利用人工方法製造隆起,再進行切除。與胃不
同的是,長在大腸的息肉即使是良性的,其中仍有10%左右可能會演變為癌,所以只要發現息肉,就應將其切除。如果癌腫的發現極早、病變部位很小,即使發現
數個腫瘤,也可僅用息肉切除術治療。息肉切除術可將檢查和治療同時完成,而且短時間內即可完成,受傷的部位也只限於腸黏膜,因此對患者來說痛苦較少。
外科手術如果癌腫已經到達黏膜下層深處,或是發展得更為嚴重,則必須實施外科手術把大腸的一部分或全部切除。大腸即使被切除大部分,對消化、吸收也沒有
太大影響。結腸癌手術不會造成功能障礙,因此可採取廣泛切除的方式治療。也就是說,如果右側結腸有癌腫,就切除右邊一半的結腸,如果左側有癌腫,則切除左
邊一半的結腸。但直腸癌則有所不同,它會因癌腫發生的部位或擴散的程度不同,而不可避免地在手術後出現排便、排尿、性功能等方面的障礙。近年來雖然研發了
盡可能保留這些功能的手術方法,但是仍有時不得不犧牲這些功能,並需裝置人工肛門。【肛門括約肌保留術】隨著手術器具的進步,肛門括約肌保留術已成為可
能,需要裝人工肛門的病例隨之大幅減少。直腸癌患者當中,有大約70%採用這種手術療法。【自律神經保留術】一旦徹底切除骨盆內的淋巴結,就等於切斷自律
神經,這樣一來,患者除了無法自然排尿之外,男性也會喪失性功能。隨著正確掌握癌腫擴散程度的診斷技術不斷進步,醫學界正嘗試利用這種手術法,希望在不降
低癌症治癒率的情況下,保存原有的功能。【直腸局部切除術】主要用於治療發生在直腸下部的早期癌。採用這種方法可完全保留排便、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直腸
肛管根治切除術】如果癌腫擴散到肛門或長在肛門附近的部位,須進行直腸肛管切除術。這種情況須安裝人工肛門。早期癌的預後較好與其他癌症相比,大腸癌的預
後較好,早期癌的5年存活率接近100%。若是進行性癌腫,有時會轉移到淋巴結或其他器官,即便是這種情況,也因癌細胞多聚集成球狀,而可再次動手術切
除。對有轉移的進行性癌腫而言,手術後5年存活率大約為60%。大腸癌手術後大約有25%會復發或轉移。定期檢查癌組織分泌的糖蛋白或peptide(縮
氨酸)的含量,進行「腫瘤標誌物」的測定、肝臟超聲波檢查、胸部X光檢查,都能早期發現腫瘤的復發、轉移。這點極為重要,即使復發,只要能在早期發現,仍
有治癒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