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疾病,俗稱「血癌」,是我國十大高發惡性腫瘤之一,其特點為造血組織中某一類型的白血病細胞在
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中的惡性增生,並浸潤體內各臟器、組織,導致正常造血細胞受到抑制,產生各種症狀,其中以發熱,出血,貧血,感染,肝、脾、淋巴結腫大
為特點。我國白血病發病率約為3~4/10萬人口,小兒的惡性腫瘤中以白血病的發病率最高。據調查,我國10歲以下小兒白血病的發病率為2.28/10
萬。白血病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血癌」不再是不治之症,只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白血病完全可以治癒。
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人類白血病的病因與發病機理至今仍未完全明確。已知病因有感染因素、電離輻射、化學物質、遺傳因素及免疫功能異常等。目前認為,白血病的發生是以上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輻射損傷電離輻射的致白血病作用已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實,而對人類的致白血病作用也從以下的事實中得到提示:早期不加防護的放射線工作者,其白血病發病
率比一般醫生高8~9倍;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若採用放射性治療,白血病發病率比一般人高10倍;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遭受輻射地區與未遭輻射地
區的居民之間的白血病發病率相差30倍。
化學因素目前已知很多化學物質有致白血病作用,如工業中被廣泛應用的苯。藥物中的抗癌劑(尤其是烷化劑)、氯黴素、保泰松、安定鎮靜藥,溶劑及殺蟲劑等均可誘發白血病。
病毒因素研究證明,雞、小白鼠、貓、牛和長臂猿等動物的自發性白血病與病毒的作用密切相關,且已分離出相應的白血病病毒。但是長期以來並沒有跡象表明,
人類白血病患者的血液能感染健康人而致白血病。1980年從人T細胞白血病細胞中分離出一株新的病毒(HTLV),與1976年日本所發現的成人T淋巴細
胞白血病病毒(ATLV)是同一種病毒。這是人類白血病病因研究中的一個新突破。
遺傳因素白血病的遺傳易感性可由以下事實推斷:
某些高危家庭中,同胞之間患白血病的機會比一般正常人群高出4倍;同卵孿生子女,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患白血病的機會比正常人高25%;有特殊遺傳綜合征
者,白血病發病率增高,如先天愚型(Down綜合征)、Fanconi貧血,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等。儘管存在這些可能的致病因素,但尚無一種因
素能充分解釋全部情況,例如接觸放射線的人,發生白血病的只是極少數。由此推測,白血病的發生並非單一因素,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引起的,患者可能存在某種
先天性的易感素質,再加上外界因素的作用,從而誘發白血病。
染髮可能導致白血病據國內外醫學專家統計,使用染髮劑而患白血病者較
不染髮者多出近4倍,而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中,有許多人有染髮史,甚至有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就是理髮師。經調查,絕大多數染髮劑採用化學原料製成,主要含苯二
胺及苯二胺衍生物,它除了導致急、慢性白血病外,還可致白血病前期、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症、接觸性皮炎、銀屑
病、禿髮、白癜風等疾病。綜上所述,染髮劑的毒性,尤其是導致血液病的事實必須引起充分重視。專業人士建議,染髮前要先去醫院做過敏試驗;要盡量選用天然
植物色素配成的染髮劑。為了你的健康,還是盡量不要染髮為好。
白血病分為多種類型血液成分包括由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組成的血
細胞與血漿。血細胞由骨髓生成,經造血干細胞分化而成熟,各有其機能。發生白血病時,血細胞在分化過程中無法成熟,並因癌化而無限制增殖,失去原有的正常
機能。根據發生的情況不同,白血病又可分為多種類型。按自然病程及細胞的成熟度,白血病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重、自然病程
一般在6個月以內,骨髓及外周血(血管中的血液)中以異常的原始細胞和早期幼稚細胞為主;慢性白血病起病緩、發展慢,病程一般在1年以上,骨髓和外周血中
以較成熟的細胞佔多數。按細胞類型,白血病分為淋巴細胞型、粒細胞型、單核細胞型及一些少見類型,如紅白血病、巨核細胞型、漿細胞型、嗜酸細胞型、嗜鹼細
胞型白血病等。按外周血中白細胞的多少,白血病分為白細胞增多性與白細胞不增多性,前者外周血中白細胞明顯增多,並有較多幼稚細胞出現;後者則外周血中白
細胞不增多甚至低於正常,沒有或較難找到幼稚細胞。我國急性白血病多於慢性白血病,與歐美相反。從年齡分佈上來講,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以兒童多見,急性骨
髓性白血病則在成人中多見,而慢性白血病以40歲以上者多見。性別無明顯差別。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發病高峰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占兒童白血病的70%以上,2~4歲是發病高峰。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慢性白血病則多見於成人。
以感染、出血及貧血為主要表現白血病細胞浸潤骨髓造血系統,使正常造血功能被嚴重抑制,正常造血細胞生成減少,以致血液中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的數量不足,故患者以感染、貧血、出血為主要表現。
感染感染是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結果。白血病細胞在繁殖過程中能產生一種酸性異鐵蛋白,該物質對骨髓干細胞有抑製作用,加上化療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使用進
一步加劇了免疫紊亂。因此,患者極易並發各種細菌和真菌感染,且較正常人易擴散和難治癒。其表現為咽炎、口腔炎、肺炎、蜂窩組織炎、肛周膿腫、腸炎、膀胱
炎等。特別是肺炎和胃腸道感染,可導致敗血症或膿毒血症,使患者全身發熱,體溫常常高於38.5℃,這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出血白血病患者的出血發生率為67%~75%,其主要原因為血小板減少、白血病細胞浸潤小動脈、小靜脈使血管壁損傷及凝血因子缺乏和抗凝物質增多。出血
以皮膚淤點、淤斑、齒齦滲血、鼻出血最為常見。女性患者可有月經過多的表現。部分患者還可發生內臟或組織出血。如消化道出血時,患者可產生黑便或血便;泌
尿道出血時,尿液呈洗肉水樣;視網膜出血時,患者視物不清,甚至失明;顱內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常可導致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