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糞便像小黃瓜或香蕉,呈細長形,就是健康狀態的糞便。這表示腸的狀態良好,飲食也十分均衡。如果水分稍多,糞便會比較長,並呈捲曲狀。這表示胃腸都處於健康、良好的狀態。
如果糞便像小芋頭般,呈顆粒狀,則是由於在腸內滯留的時間較久,水分被腸過度吸收所致,也可能是水分攝取過少造成的,屬於便秘的表現。如果糞便無法成
形、變成液態狀的話,則是消化不良的表現,也可能是由胃腸疾病所致。如果症狀持續,請就醫檢查。如果外形扭曲、變形,大腸和肛門可能有痔瘡或息肉、腫瘤。
顏色也是重要的信息。如果形狀正常且顏色呈茶色,表示胃腸的狀況不錯。如果有點泛白,表示脂肪的攝取量可能過高。如果摻雜有紅色,可能是因胃腸感染性疾病或潰瘍、腫瘤等造成。血液與空氣接觸一段時間後,會逐漸變色、發黑。如果頻繁出現黑便症狀,必須特別注意。
便秘的種類及症狀生活環境變化導致的急性便秘暫時性單純便秘指平時排便順暢的人,出現暫時性便秘的情形。通常發生於不吃早餐、攝食量過少、偏食等人群。
此外,工作忙碌、水分攝取不足、生活環境變化、焦慮、月經、妊娠等,也都是便秘的原因。只要將上述原因排除,馬上就會恢復正常。
急性器質性便秘主要由胃腸急性疾病導致的便秘,代表性的疾病包括腸梗阻、腸扭轉等。其特徵是會伴隨劇烈的疼痛、嘔吐等症狀。因為是臟器的異常所致,所以稱之為器質性便秘,必須盡快去醫院診治。
長期無法產生便意的慢性便秘可分為由腸功能低下導致的習慣性便秘和由慢性疾病引發的慢性症候性便秘。慢性症候性便秘,主要由腹部臟器慢性疾病引發的便
秘。如大腸壁外突、形成袋狀結構的大腸憩室症,雖然不會疼痛,但卻會抑制腸的活動,導致便秘。習慣性便秘又可依其原因,分為弛緩性便秘、直腸性便秘和痙攣
性便秘三種。
習慣性便秘源於腸部運動的紊亂弛緩性便秘‧長期臥病在床者‧多次生產、肌肉鬆弛的女性當整個大腸蠕動運動疲弱,推出大便的力量不夠充分時,就會產生。也稱結腸性便秘。
痙攣性便秘‧壓力大的人‧腸易激綜合征腸管緊張,分節運動異常亢進。常會出現有便意,卻無法順利排便,或排便後仍有殘便感的情況;也會感到強烈腹痛,排出硬塊狀的大便。有些人還會反覆出現便秘與腹瀉交叉進行的狀況。
直腸性便秘‧持續抑制便意時‧有痔瘡等肛門疾病者‧老年人主要原因為直腸的知覺麻痺或排便所需的肌肉有問題,有時候也會和弛緩性便秘一起產生。
攝取豐富的食物纖維有利於消除便秘便秘最好自行解決,不要依賴藥物。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就可以消除便秘。為防止便秘及大腸癌,應積極且有效地攝取食物纖維。
食物纖維的作用食物纖維簡言之就是含於各種食物中不能被人體消化的成分。食物纖維多含於植物性食品與一部分動物性食品中,分為不易溶於水的非水溶性纖維
與易溶於水的水溶性纖維兩種。非水溶性食物纖維包括形成植物細胞壁的纖維素或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等,以及蝦、螃蟹等甲殼類表皮含有的殼質。水溶性食物
纖維是植物細胞內儲藏的物質或分泌物,包括含於果物中的水溶性果膠、作為乳化劑或安定劑的植物橡膠或黏著物、海藻多糖類等。食物纖維從口進入人體,這一點
與蛋白質、脂質、糖質等營養素一樣。但它經過食道、胃腸等消化器官,卻不會被消化吸收,最後作為糞便的主要材料,排出體外。很多人以為,營養學上開始注意
食物纖維是最近的事,事實上,在公元前四世紀的古希臘時代,希波克拉底就已提出,吃有麥糠的麵包可以預防便秘。劇作家莎士比亞在他的作品中,也提過食物纖
維對胃腸來說是很好的成分。話雖如此,一般人關心食物纖維與健康的關係,是從幾十年前才開始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從事非洲殖民地區醫療活動的英國醫
師們,感覺到歐洲人與非洲人在疾病表現上有所不同,於是開始重新認識食物纖維。當時,歐洲人便秘、動脈硬化、糖尿病、大腸癌等疾病的發病率很高,但非洲人
卻很少患此類的疾病。醫生們認為,這種差異並非源於環境或遺傳因素,而是飲食習慣上的不同,尤其是食物纖維的攝取量上的差別。1971年有人提出,若長期
攝取食物纖維少的食物,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率。自此,人們對食物纖維的關心開始急速提升。東方國家也是一樣,到了20世紀60年代後期,動物性食品與脂肪
的攝取量開始增加,植物性食品與殼物的攝取量隨之減少。飲食生活出現變化的同時,人們患大腸癌、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幾率大大增加,食物纖維的生理作
用因而受到熱切關注。食物纖維具有含水膨脹、增加便量、刺激腸壁、促進排泄的功效,因而能將致癌物質從糞便排出體外,從而降低患癌的風險。促發大腸癌的次
級膽汁酸在攝取脂肪時會大量分泌,而食物纖維能夠促進次級膽汁酸排出體外。因此吃肉食時,同時攝入富含食物纖維的食物就很重要。食物纖維的攝取要求為,每
千卡能量攝取10克即可。成人一天須攝取20~25克的食物纖維。
攝取食物纖維,便量會增加吃沒有碾臼的穀類、紅薯、豆類等非水
溶性食物纖維含量多的食品,便量會增加,大便會通順。這個實驗是在7天內以51個人為對象,每天給予他們含有23克、37克、47克食物纖維的食物,並觀
察大便的次數與便量。紅色線表示51人的便量,但攝取同量的食物纖維,也會存有個體差異,所以平均值以紅點表示。藍線是紅色點的近似值。從圖可知,食物纖
維每增加1克的量,大便約增加2.7克。
富含食物纖維的食品在日常生活中較常見,作為食物纖維供給來源的,主要是各種穀類、薯
類、豆類、蔬菜、果實、蘑菇和海藻類等。尤其是糙米、大麥、小麥等殼物的外皮,含大量的食物纖維,但在精製過程中,多已去掉外皮,不再像以前那樣是食物纖
維主要的供給來源。但值得慶幸的是,市售的大麥與小麥的全粒粉、糙米或玉米片、燕麥片等含有許多穀類胚芽或麥糠的食品,都可以提供較多的食物纖維。薯類、
豆類和蔬菜類食物是食物纖維的寶庫,其特徵是熱量低。其中,又以芹菜、牛蒡等根菜類蔬菜中的食物纖維尤為豐富。此外,裙帶菜或羊棲菜等海藻類,含有大量叫
藻朊酸的食物纖維,作用與穀類、蔬菜類的食物纖維不同,最好每天堅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