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我完成了很多事情。我寫了很多文字,寫到現在,差不多有200多萬字了,出版了七八本書。記得剛得病那會兒,
我每天都打針、吃藥、做氣功,日復一日,覺得生活特沒意思,好像永遠都是這些事情。今天吃藥、打針、練氣功是為了明天練氣功、吃藥、打針,這樣的日子不如
少而有質量的生活更有意思。8年後,我的癌細胞轉移到左肺,我又做了左肺葉切除手術。術後我積極配合治療,每天吃幾大把藥,我把它當做功課。我快樂的時候
照樣快樂,該玩的時候照樣玩。我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生活是可愛的。
(圖二把吃藥當功課)
仔細想想,病對應著不病,就像假惡丑對應著真善美。假如沒有假惡丑,你就不知道真善美是什麼樣的;假如不生病,你就無法體會健康的寶貴。
我是在得病之後被選為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的。工作上有一些事情需要出頭露面,有的人就說,你這麼大歲數的人了,身體又不好,還這麼辛苦幹什麼?其實他不理解我,我不是為了出風頭,做這些事情是我對生活的愛的表現。
一個生病的人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路就是被病魔壓制住。我有幾個病友就是這樣,其中一位每到吃飯的時候就靠著牆哭,因為放療期間,吃飯是很難受的。可
我的態度是吃不下也得吃。我還給他說笑話,架著他去吃飯。後來我出院了,可他卻沒能出來。第二條路就是積極地對待。我有一位老同事叫王堯華,是東方醫院大
外科的主任。他自己得了肺癌,可他非常配合做化療,心態很樂觀。在化療期間,他還依然在崗位上堅持工作。他說醫生的職業道德讓他知道應該怎樣對待這個病,
他應該做其他病人的榜樣。
人的生命至少有一半是掌握在你自己手裡的。如果得了病以後你能夠正確對待它,那麼在遇到坎兒的時候,別
人拉你一把,你自己加把油就過去了。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別人再怎麼拉也沒用。說句心理話,我現在沒覺得自己是個病人,也沒把自己當成一個將近70歲的人。
我覺得我還年輕,活得也挺健康。雖然我得了病,可我看得開——反正已經這樣了,乾脆把病當成生活中來了一個朋友,一起玩唄!我想我應該算是健康的病人吧。
到現在為止,我做過兩次大手術,切除了左腎和一半左肺葉,還做過幾次放療。這回是一次大劑量的放療,把脾臟的腫瘤消除了。我的左胸背兩條刀疤,一條是黃河
一條是長江,我們兩條母親河的倩影留在我身上,所以我的生命很充實。這大約是我的孩子氣吧。
洪昭光:蘇教授的故事讓我的心靈受到
震撼。如果人人都能保持蘇教授這樣的心態和理念,那對社會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福音。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如果把健康元素按照百分比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
分:父母占15%;環境占17%,其中社會環境佔到10%,自然環境7%;接下去就是醫生占8%;自己占60%。父母的15%和環境的17%是我們控制不
了的,而剩下68%中的60%是個人因素,所以說,健康其實就在我們自己手裡。
關鍵在於你自己的力量。如果你自己豁達樂觀,情緒
穩定,對未來充滿信心,充滿力量,那麼你的力量將強大到不可估量的程度。人可以戰勝細菌、病毒、癌症……但是戰勝它有一個前提條件。人體的抵抗力分各種不
同層次,由各個系統組成,它需要一個總指揮——心理,如果這個「總指揮」樂觀向上,積極穩定,那麼它就可以調動全身所有抵抗力協同作戰,形成強大的攻擊
力。如果心裡沒有信心,感到恐懼,那整個「指揮部」就崩潰了。這就和打仗一樣,指揮部如果很堅定,那就能贏。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打,指揮部先亂了,
一定會全軍覆沒的。很多人體格健壯、肌肉結實,但心理很脆弱,這樣不行。我們必須明白,精神樂觀、情緒穩定可以調動一個人全身各個系統的力量來對抗病魔。
有人說,癌症病人有三分之一是嚇死的,那是因為他的精神先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