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就是這樣簡單
把被動健康轉變成主動需求,把健康的生活理念變成自己的生活習慣。
蘇叔陽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劇作家、作家。今年67歲高齡的他患癌症多年,癌症這兩個字在大多數人看來是恐懼的,不可對抗的,但蘇叔陽先生尊重科學,樂觀面對疾病,他這種積極的態度可以給人們帶來一些啟發。
蘇叔陽:其實我平常不大願意談我自己的病情,一來勾起自己不大愉快的回憶——沒有人越生病越高興的;二來不願意讓別人跟著痛苦——聽別人講痛苦也會不愉快的,幸災樂禍者總是少數。今天我說說自己的體會,是希望對大家有點借鑒作用。
1994年我第一次發現自己患有腎臟腫瘤,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情況下得知的。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參加了一個中央領導接待各方人士共度佳節的晚
會。會議結束後,我突然感覺眼前有重影,看不清台階了。剛開始還以為是糖尿病造成的,可前往醫院檢查後排除了這個原因。後來通過CT檢查才知道我得的是腎
癌,可醫生、家人都瞞著我,不讓我知道。最後需要轉院治療,到了實在瞞不住的時候,我才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情。我當時一下就懵了,那年我56歲。有10天的
時間我都在想同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後來慢慢熬過了那段時間。
癌症初期,我身體上並沒感覺到十分痛苦,但是治療過程
卻非常痛苦。做完手術後需要不停地做放療,慢慢地,我就把它當成我生活中一個必做的事情了。因為疾病是躲不開的,人不是得這種病就是得那種病,所以我慢慢
接受了。還有就是我想得比較樂觀。我是一個很幼稚的人,面對可能的死亡,我天真地想,黃泉路上無老少,6歲、26歲、46歲、56歲……多大歲數的人都
有,趕上哪歲算哪歲,煩也沒用。我活到56歲,做了很多事情,一不靠走後門,二不靠偷奸取巧,好歹是自己幹出來的。我沒有出賣過朋友,也沒有欺負過弱小,
心也坦然。毛主席吃過的最好的東西聽說是紅燒肉,我嘗過的好東西好像比他還多呢!他出過兩回國,都是去莫斯科,我沒去過莫斯科,可去的國家比他還多幾個!
他也會「老」,況乎我這平凡的生命?這麼想想,也就過去了。
後來我的腎癌出現了轉移,轉移到肺了。那是2000年過新年的時候,
當時中央電視台的一台晚會需要一個作家朗誦詩歌,他們選中了我。我在家排練節目時嗓子裡咳出了血,開始還以為是用嗓過度,後來才知道是癌症轉移。不過那會
兒我在思想上已經很積極了。準備開刀手術之前,醫生們研究具體方案是當著我的面討論的。一開始他們還用英語,後來乾脆說漢語,商量到底應該怎麼做,切口應
該怎麼切。我覺得這樣非常好。雙方互信,共同商量怎麼辦才合適,這樣彼此心裡都有個底。
我覺得病人有知情權,中國電影裡面有很多關於癌症病人的描寫,我感覺並不準確。
我曾看過一部美國電影,裡面的男主角是一位骨癌病人,大夫說他的生命只剩下半年時間了。他說他想在這寶貴的半年當中完成三件事,第一,他曾當過中學籃球
隊的教練,他希望回去帶領他的籃球隊再拿一次冠軍;第二,他希望去見一個朋友;第三,他想和妻子再做一次愛。也許我們中國人無法理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價
值觀,可我很尊重他。影片中,他完成了他的三個願望。事實上,我在得病期間的心態和這個人有些相似,我希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當時我的兩位主治大夫
告訴我開完刀後多少天可以起來活動,我就遵守他說的時間進行調養,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我非常感謝這兩位醫生,他們讓我始終處在一個非常明白的過程當
中。
這次治療期間,我的一位鄰居老大姐給了我啟發。她也得了重病,她說她是倒計時活著的,這個月做一件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下個月再做一件能完成的事情。我也想倒計時活著,每個月都做一件能完成的事情,這樣會有成就感,會覺得沒有虛度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