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不少人碰到過這樣的情況——身體某個部位感覺不舒服,可去醫院檢查並沒有發現異常。其實,不舒服的感覺很有可能是
由於工作上的事情影響了情緒,或者是由進食不當引起的,並不一定就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因此,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很大。記得洪教授曾做過「健康快車報
告」,其宗旨其實也是在提倡人們通過調整自身來解決健康問題。剛才聽了洪教授的觀點,我也深有同感。一個人如果想擁有真正的健康,一定要靠自身良好的適應
能力,不僅要適應生物學,更要適應社會學。當然了,即便適應得非常好,也會有一個自然的過程,就像花開花謝一樣。
洪昭光:對,健
康往往取決於人們的觀念正確與否,健康就在人們心中。與此同時,也千萬不能忽略了行動。比方說,很多人明明知道抽煙有害健康,可還是照抽不誤;知道酗酒不
好,可還是放縱狂飲;知道生活應該有規律,飲食應該平衡,可還是做不到。如果我們光是心裡想著健康,沒有實際行動,那也是空談。所以,我們不僅要對健康有
正確的認識,更應該付諸行動。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是健康的四大基石。如果人們能做到這四點,
應該不容易有什麼疾病了。不過任何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說好多人感覺壓力大,想去放鬆一下,可是卻誤解了放鬆的意思,把「放鬆」理解成了「放
縱」,叫上三五好友出去撮一頓,在酒桌上暴飲暴食,喝得酩酊大醉,最後還要搓一宿麻將。這樣的「放鬆」方式當然會適得其反。我就看到媒體報道過一個人連續
搓三天麻將、結果暴斃的例子。
(圖一放鬆不是放縱)
所以說,一個人要保持健康,絕不能靠上醫院、吃藥。
大自然賦予我們生命,我們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順應生物鐘。因為大自然就是我們人類的母親,我們人類是大自然的兒女,做兒女的當然應該順從母親。試想,
如果兒女天天和父母對著幹,能有好結果嗎?絕沒有好結果。千萬不要說什麼去征服自然的話,我們人類應該順應自然,利用自然,和諧適度。中醫重視陰陽平衡,
天人合一,更看重人的心理狀態,實際上就是在順應自然。
蘇叔陽:我想起兩個具體的事例。我上高中的時候是在50年代,那個年代最
嚴重的病還不是癌症,而是心血管病。我的一個同學平時愛好運動,籃球打得很棒。後來在一次學校體檢中查出他有肺結核,他整個人一下子就蔫了,從此再沒碰過
籃球,甚至連飯都吃不下去,考大學都耽誤了。後來他去一個大醫院做治療,才發現是誤診,他立刻就恢復了精神,第二年就考上大學了。
另一個例子更有趣。過去我們一個單位的同事,頭兩天還嘻嘻哈哈、談笑風生的,忽然間就像變了個人似的,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他懷疑身體出了問題,可
怎麼查也查不出有什麼病。過了一段時間,他又慢慢好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他說出了其中的原因。當時單位要選先進工作者,他便特意探了探同事的口風,一開始
聽說大家都傾向於他,所以他心情特別愉快,覺得沒白幹。可後來又聽說只有兩個名額,並且很有可能由上級指定,他就覺得自己和上級的關係不太好,被評上先進
的希望很渺茫,所以人立即就蔫了。這些想法總在困擾著他,又不好對別人說出來,所以就憋出病來了。後來單位年底進行總結,表揚名單裡有他的名字,他自己也
就慢慢調整過來了。
我說的這兩個例子很明顯是心理因素對機體產生了影響。我覺得在現代社會裡,類似這種由精神因素引發疾病的案例
很多。我們最近成立了一個推理偵探文藝協會,大部分協會成員寫過偵探小說。我在翻閱這些小說的時候發現,其中很多犯罪的案例都是由於罪犯精神方面的缺陷造
成的,相當一部分人因為精神上的不健康而造成性格扭曲或者引起生理上的反應。當然了,並非所有罪犯都因為這個因素而去幹違法的事情,但是我認為,重視精神
因素始終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