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天然添加劑是從自然界的植物、昆蟲、細菌、礦物質等中直接提取出來的某種成分,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兩類:
1、從被用作食品的物質中提取出來的成分
2、從食品以外的物質中提取出來的成分
第1類物質包括可可色素、蝦色素、辣椒色素、甜菜紅等,這些都是從蔬菜、水果、海藻、魚類等中直接提取出來的,都來源於日常食用的食品,所以只要不是一次性大量攝取過多,這些添加劑對人體就不會有什麼危害。
存在問題的是第2類添加劑。雖然它們也存在於自然界,但是並不是來源於人類長期食用的東西,所以對人體存在害處和危險性。屬於這一類的天然添加劑有很多
種,比如胭脂紅、梔子色素、角叉菜膠、樹脂、黃花色質、各種酵母素等,數不勝數。它們大多是從自然界的花朵、樹木、昆蟲、細菌、礦物質中提取出來的。
單是厚生省列出名目的天然添加劑就有489種之多,這其中有不少還沒有進行過安全性檢測實驗。他們想當然地認為這些都是天然存在的物質,都是安全的,於
是便作為食品添加劑任意使用了。因此,有必要盡快對這些添加劑進行安全性實驗,將其中有危害嫌疑的物質提出來,禁止使用。
但是,一一對這些添加劑進行檢測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消費者應該自己提高警惕,盡量不去購買那些含有安全性不確定、有妨害健康嫌疑的添加劑的食品。(渡邊雄二)
●混合反應毒性——「安全的」食品添加劑復合在一起也是危險的
我們抵制含有食品添加劑的食物,盡量食用不含添加劑的食品,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便是添加劑的混合反應毒性。
用動物進行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測試時,使用的大多是小白鼠。進行過一般毒性的測試後,如通過,便允許在食品中使用。「但是,並沒有進行過多種添加劑混合
試驗,也沒有進行畸形性、致癌性檢測試驗」食品評論界的知名作家——丸元淑生氏說,「所以會出現像糖精這種不含有一般毒性的添加劑被發現有致癌的性質的事
情」。
以下是關於混合反應毒性的例子。
1合成染色劑紅色二號、2合成甜味劑海棠素、3乳化劑、雙晶60等三種物質單獨在小白鼠身上做試驗的時候,沒有任何異常反應。但是,將這三種同時使用時,一周內試驗的小白鼠全部死亡了。多麼可怕的混合毒性啊!
更可怕的是,像這種混合添加劑的動物檢測試驗幾乎沒有進行過。原因是添加劑的組合太多,檢測起來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只
攝取單一一種食品添加劑,通常都是幾種添加劑被我們一起吃掉。那麼,單獨看來確定「安全」的物質,復合在一起產生的作用就只有「天知道了」。
三明治、漢堡包、方便面中明確標示配合使用了多種食品添加劑,這種複數組合產生的毒性誰也不清楚。
環境荷爾蒙也是同樣的,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如果兩種同時存在,就有可能產生數百倍的危害。
有毒物質、有害物質的「乘法」累積效應真的非常可怕啊!
●添加物使檢驗食品「安全」的五感失去作用
發現冰箱的角落裡剩下一塊肉,邊想著,咦,還能吃麼?邊拿過來放在眼前仔細端詳。這是在用「視覺」進行檢查,如果肉的顏色變黑,就證明已經變質不能吃
了。接著是「嗅覺」,用鼻子湊上去如果聞到「異味」就證明肉壞了。乾脆將一小塊肉放到嘴裡嘗一嘗,用「味覺」檢查到怪味的話,也不會再吃了。五感的最後一
種是「聽覺」,這也是判斷新鮮程度的方法。
切白菜時發出的「沙沙」聲、倒香檳時氣泡湧出的聲音,這些都是令人愉快的「流暢」的聲音。挑選木魚的技巧便是拿起兩個木魚相互碰撞,發出聲音清脆悅耳的便是質量上乘的木魚。這依靠的就是「聽覺」。
曾經餵狗吃過食物的人有這樣的經驗,如果從未見過的陌生人投餵食物,狗不會立刻就吃,而是先用鼻子嗅嗅,在伸出舌頭舔一舔,這便是在運用它的「感官」來判斷事物的「安全性」。
但是,一旦變質的蔬菜、肉類被保鮮劑、染色劑、漂白劑處理過,「視覺」就會錯誤地認為它們是「安全的」。染色劑、防腐劑、磷酸鹽等等所有的食品添加劑的
本質目的就是要使人們判斷食品「安全性」的「五感」失去作用。這樣,變質的肉類加入「劣等」添加劑後,它就可賣個好價錢。正因為這個原因,食品添加劑才能
夠活躍於各種場合,大顯身手。食品衛生法中也是這樣描述添加劑的功能:「可以使食品看上去更美觀、誘人。」(船瀨俊介)
●食品添加物對精神的影響——根據用老鼠做的實驗
在英國使用小老鼠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大籠子裡,飼養20隻老鼠,通過實驗對它們進行對比。喂A組吃天然的食物,喂B組吃白麵包、黃油、廉價的果醬,還
有大量的甜味紅茶以及加工過的肉類罐頭。結果是A組的十隻老鼠和睦相處,並且身體健康,體表皮毛色澤光亮。而B組的十隻老鼠二、三天之後,毛皮完全失去了
光澤,變得乾巴巴的,並且神經敏感,常常在一起互相撕咬,甚至連飼養員都被它們咬傷了。一段時間之後,其中的三隻老鼠竟然被同伴咬死吃掉了,為了避免互相
傷害,飼養員不得不把它們一隻一個籠子分開飼養。(出自丸元淑生著《生命的鎖》)。
動物如果營養狀況良好,就會用爪和嘴梳理毛
髮、舔撓身體,一旦飲食失去平衡,就不會用爪和嘴來照顧自己的身體,這是一般常識。進行上述試驗的研究者威利阿姆茲說,人類和動物的所謂「教養」都取決於
「理性的有無,即因精神狀況的好壞而不同」,也就是說「理性受到對大腦營養供給的好壞的影響」。(船瀨俊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