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和食品不同,它們並沒有在實踐中經歷過長期的檢驗,所以難以確定其安全性。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才正式開始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至今只有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因此,它的安全性目前尚無法判定,只有等到若干年後才可能完全搞清楚它們對人體究竟有沒有害處。
食品添加劑對人體產生的影響當中,最令人擔心的就是會引起過敏症狀。過敏症狀是人體免疫反應的一種表現,紅色一二號、黃色四號等焦油色素以及安息香酸等
保鮮劑都會引發蕁麻疹。另外,漂白劑、防腐劑、染色劑等種種添加劑都很容易導致蕁麻疹、哮喘以及過敏性皮炎等病症的發生。在有些時候,食品添加劑還像是一
種催化劑,使人體處於易過敏狀態之下。
其次,食品添加劑還會導致化學物質過敏症。比如,味精是中餐飯店某種流行病症的罪魁禍首。其它的食品添加劑也會產生一些類似疾病。並且,食品添加劑與癌症有關。戰後,日本患癌症的人數持續增長,現在平均每三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個是死於癌症的。
另外,食品添加劑還有可能成為環境荷爾蒙(一種導致內分泌紊亂的化學物質),從而引起人體內分泌失調。目前,雖然還不能具體說出哪些添加劑會變成環境荷
爾蒙,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添加劑從它們的結構上看,的確具備環境荷爾蒙的特徵。如果它們真的變成環境荷爾蒙,那麼就會一點點地逐漸影響到人體的生殖器官。
從消費者的健康角度出發,所有可能會給人體帶來傷害的食品添加劑都應該被禁止使用。但是,厚生省卻把本國及美國企業的利益看得比消費者的健康更重要,因
此這些添加劑都被允許使用。那麼,有些企業即使曾經考慮過消費者的健康問題,但由於「厚生省已經批准了」,也就心安理得地開始使用那些可能會給人體造成傷
害的添加劑了。
為了避免受到食品添加劑的毒害,應該盡量避免食用含有添加劑的食物。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要做到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在超市、便利店、食品店、酒店等地方出售的加工食品幾乎都含有食品添加劑,甚至連生活互助會裡面出售的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劑的成分。
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應該採取現實的對策去盡量避免攝取這種危險的食品添加劑。後面我們將列舉食品添加劑中毒性最大的七種物質。另外,在天然添加劑
中還有一些毒性目前尚不能確定,含有這些添加劑的食物最好也不要吃。還有,那些含有相對較安全的添加劑的食品,比如碗裝方便面等也盡量不要吃。我們在《買
不得》一書中,把這些食品都列舉出來了,講了它們對人體的害處。它們有栗子小饅頭、美國進口甜橙、日清醬油碗麵、超市飯團、味精、黑豬特選圓火腿、紅小豆
餡、杯麵、三明治、漢堡包、果凍、水果嗜哩、中華饅頭、醃製的新生薑、和光堂嬰兒食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