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你生活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最終結果。概括地說,你遭受的全部壓力再加上不良生活習慣,總起來成了一個負數:你的精神和身體壓力太大,導致你失去平衡,失衡的生活又導致慢性疲勞的出現。就這麼簡單。
當然,我們承受的既有內部壓力又有外部壓力,所以每個人的壓力來源各不相同。但是,不能有效緩解壓力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你得到的是持久而難以消退的疲勞感。
在上文中我們已經強調,壓力產生疲勞,這個作用非常強大。為什麼?有人估計,尋醫問藥者中有75%的人是為了與壓力有關的疾病而來。這個驚人的數字本身
就說明,健康心理學家多麼需要研究壓力在各種不同的疾病中到底起了何種作用,這些疾病包括偏頭痛、高血壓、免疫系統失調,比如艾滋病,甚至癌症。這類研究
的發現應該可以用來尋找消除壓力的最有效方法。
在這本書的引言部分,我們提到,壓力在產生疲勞方面有一種獨一無二的作用。這是有
道理的,因為壓力能夠改變一個人對生活的認知和理解。在壓力之下,你對生活難題很難作出有效的反應。這種狀況就會帶來失衡狀態,失衡狀態又會導致你的能量
流失。壓力造成失衡,失衡使能量流失,能量流失又造成壓力,如此形成一個循環。
這麼說來,我們必須減壓,對嗎?不完全對。壓力是不可避免的,在毫無壓力的狀態下人根本不能生存。確切地說,起關鍵作用的不是壓力本身的質與量,而是你應對壓力的方式。所以我們說,無效的應對方式才是造成壓力過大的原因。
依我看來(後面的章節還要說到),壓力、失衡與疲勞的產生和惡化,都是出於人的非理性思維以及不健康的行為習慣(這裡的非理性意為「不現實」,而非對您
的污蔑)。換句話說,儘管有許多病例證明,壓力和鬱悶是引起能量失衡和慢性疲勞的主要原因,但製造疲勞的罪魁禍首卻是你理解和處理生活問題和健康問題的態
度和方法。這裡我要告訴你一條好消息:你的疲勞是可以醫治的,因為你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是可以改變的。
有關壓力、壓力產生的原因及其治療方法,在本書中,我們還要多加討論,但眼下我要談一談能量失衡與慢性疲勞的關係。